科學家在哥倫比亞發現罕見野鳥 半身是雌性、半身是雄性

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自然界中有許多動物雌雄同體,但絕大多數為同時具有兩性的生殖器官或第二性徵,體細胞基因型仍相同;另一種被稱為「雌雄嵌合體」、個體身上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雌雄同體,則少見的多。根據一篇近日發表的研究,科學家在哥倫比亞發現了一隻半身為雌性、半身為雄性的綠旋蜜雀,是該物種第二隻出現這種狀況的個體,上一次有雌雄嵌合體的綠旋蜜雀被發現,已是100多年前。

這隻綠旋蜜雀的一半身體呈現出雄性特有的藍色羽毛,另一半則呈現出雌性的綠色羽毛。   取自University of Otago

這隻綠旋蜜雀的羽毛直接從中間分開,右側是雄性典型的藍色羽毛,左側是雌性的翠綠色羽毛,紐西蘭奧塔哥大學(University of Otago)的動物學家史賓賽(Hamish Spencer)在度假時目擊到了這隻鳥,他:「很多賞鳥人可能一輩子也看不到任何鳥類的雌雄嵌合體,這種現象在鳥類中極罕見,我不知道紐西蘭有這樣的例子,這非常動人,我很榮幸能看到牠。」

在人類中,生物性別通常由染色體決定,出生為女性者一般有兩條X染色體,出生為男性者有一條X和一條Y染色體;屬於ZW性別決定系統的鳥類則相反,女性有Z和W染色體,而男性有兩條Z染色體。

雌雄嵌合體最常在具有強烈兩性異形(Sexual dimorphism,指同一物種在不同性別間外表有顯著分別)的生物體中被識別,例如某些蝴蝶、蜘蛛和鳥類,在人類中則尚未有任何雌雄嵌合體的記錄。

.延伸閱讀:揭開雙性的面紗:從雌雄嵌合體看待多元性別的世界

那麼,鳥類的雌雄嵌合體又是如何產生的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研究人員阿諾(Arthur Arnold)表示,如果一隻鳥產下一個帶有兩個細胞核(一個帶有Z 染色體,一個帶有W 染色體)的卵子,並且該卵子被兩個帶有Z 染色體的精子「雙重受精」,則可能會出現雌雄嵌合體現象。

最開始發現哥倫比亞這隻綠旋蜜雀的人是業餘鳥類學家穆里羅(John Murillo),之後在2021年10月到2023年6月,他、史賓賽和同事多次觀察了這隻鳥,並於近日在《野外鳥類學期刊》(Journal of Field Ornithology)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這隻雌雄嵌合體的綠旋蜜雀行為似乎和該物種的其他成員一樣,儘管牠更獨來獨往,沒有表現出任何求偶或配對行為,研究人強烈懷疑牠未曾繁殖。

由於研究人員沒有捕捉過這隻鳥,因此他們不知道牠的體內器官是否也從身體中間分成雌雄兩種。不過,他們表示這是預期狀態,因為鳥類的性器官是根據細胞染色體而不是全身的荷爾蒙發育,而其他雌雄嵌合體鳴禽的研究,也表明了這樣的鳥類有兩個性器官。

研究雌雄嵌合體的個體,可以為科學家提供一個了解鳥類性別決定機制的窗口,而人類對此過程的了解仍然相當有限。儘管研究人員已經知道染色體會影響生物性別,但控制性發育的特定基因仍有許多謎團,許多生物學家都認為,將物種只分成雄性和雌性的二元論過於簡化,因為通常被認為是雄性或雌性的多種特徵——例如染色體、性器官和性激素——以不同的方式組合。例如在人類中,有些人有XXY染色體,還有些人發育出一般來說和女性有關的生殖器,但他們又具有一般來說和男性有關的染色體。

史賓賽表示,他希望這隻綠旋蜜雀能幫助人們「珍惜例外」。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