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小組 / 整理報導
不關籠、不拴鍊,被收養的狗隻都在開放空間裡自由活動;觀光客也樂於到收容所當志工,幫忙送養流浪動物……,以上敘述並不是愛護動物人士的夢想,而是真實存在,10月初,開放式收容所的創建者Robert Smith及在泰國普吉島為上百萬隻流浪動物絕育、打疫苗的Soi Dog Foundation人員,將在台灣同台開講,有興趣出席者報名要趁早。
由農業部補助辦理,工研院主辦、浪愛無國界協辦的「動物收容所管理轉型國際經驗交流會議」,將於10月2和3日兩天,在政大公企中心會議廳舉行,共計有8場主題講座,配合外籍講師,現場會提供即席口譯,讓大家聆聽無礙。
8場主題講座的主題分別是 :
- 動物收容下的動物福祉與照護量能
- 成功的動物收容所經營管理之道
- 中興大學 USR 浪愛無國界:流浪動物減量與福祉實踐計畫經驗成果分享(I)
- 中興大學 USR 浪愛無國界:流浪動物減量與福祉實踐計畫經驗成果分享(II)
- 探索開放式收容所作為絕育及回置計畫之輔助方案及安樂死和監禁替代方式
- Soi Dog 基金會創新管理模式經驗分享:結合觀光、志工及認領養推廣的普吉島犬隻收容所
- 動物收容所服務優化
- 導入收容管理服務優化經驗分享
工研院研究經理王寶苑表示,因為生態熱區移置流浪狗引發的開放式收容所倡議,喧騰了好一段時間,因此特別請來在羅馬尼亞和土耳其都建造了開放式收容所的Robert Smith,和大家深入探討相關問題,而Soi Dog Foundation則是工研院團隊搜尋亞洲案例時發現的成功個案,基金會利用普吉島的地理優勢,結合觀光,吸引不少歐美學生前往當志工,也就是把收容所融入觀光行程,非常稀有且寶貴,所以邀請他們的領養部經理來分享經驗。
交流會議開場的「動物收容下的動物福祉與照護量能」,是由美國收容獸醫學專科醫師Dr. Chumkee Aziz擔綱,在農業部動保司發出的官方邀請函中表明,舉辦這場交流會議的目的,在「期能協助國內的動物收容所經營者學習國際經驗,以提升動物福利」,而工研院發出的文件更載明:「為台灣的動物收容管理走向更專業化及創新轉型,以提升動物福利和動物保護服務,進一步驅動我國公私協力解決動物收容所面臨的轉型與創新挑戰,及帶動更多的在地合作與國際鏈結機會。」或許我們可期盼這場活動之後台灣收容所會展現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