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許多人會為動物園裡的孤獨象爭取權益,希望牠能離開動物園去到有更多同伴的地方生活;但如果場景搬到野外,孤獨象處理方式就複雜許多,到底要不要幫牠找同伴,是個難題。在南非的克尼斯納森林(Knysna forest),整片棲地中只剩下最後一隻大象「奇腳」(Strangefoot),保育者們正在思考,要順其自然留奇腳自己在森林裡生活,還是幫牠引入同伴。
《Daily Maverick》報導,奇腳今年50歲,因為牠的腳印異常大而寬而得名,這隻雌象漫步在南非花園大道國家公園(Garden Route National Park)的克尼斯納森林中,據信是森林裡唯一倖存的原生象。牠背負著一項逐漸消失的遺產,保育者們正在熱烈討論是否要進行挽救,還是順其自然。
克尼斯納森林曾經是1,000隻大象的家園,1700年代末歐洲移居者到來,克尼斯納象因狩獵而開始退縮;1800年代中期,人類和大象之間的衝突加劇,進一步減少了克尼斯納象的數量。如今,奇腳是南非國家公園署(SANParks)在該地區有持續追蹤到的唯一大象。
在克尼斯納森林擔任護林員已34年的瑪斯瓦蒂(Karel Maswati)一直在遠處觀察奇腳,他表示20多年來,自己在這片森林裡從沒看過有超過一隻大象的證據。
2014年時,南非國家公園署啟動了一項更全面的科學研究,在生態學家穆爾曼(Lizette Moolman)的帶領下,他們在克尼斯納森林裡裝設了大量自動相機來收集資料,研究成果在2019年發表,最終成果顯示眾人的擔憂成真,森林裡真的只剩下最後一隻大象。在2018年研究結束後,這些自動相機還繼續留在森林裡,這幾年拍到的畫面也持續證實,克尼斯納森林只有奇腳一隻大象。
那麼,知道這件事已經這麼多年了,保育單位為何還是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呢?穆爾曼解釋,由於歷史悠久的農業和商業種植園,該地區高度破碎化,有一些道路和高速公路穿過大象的活動範圍;花園大道國家公園也是一個開放式公園,沒有圍欄,因此很難在不為附近社區帶來風險的情況下,引入更多大象。她說:「事情沒那麼簡單。」
為了確定重新引入更多大象是否可行,南非國家公園署正在舉辦研討會,評估棲地適宜度、人象衝突的可能性以及後勤挑戰。奇腳的孤獨存在讓保育者陷入兩難,有些人認為應該讓牠自己待著,另一些人則認為引入更多大象可以幫助保護牠的遺傳血統,此外,讓社會性動物獨自生活也很殘酷。
這並不是南非國家公園署第一次面臨這種困境。1994年,經過多年研究,該單位從克留格爾國家公園(Kruger National Park)引入了三隻7到9歲的孤兒象到克尼斯納森林,希望牠們能融入當地。
然而,這項試驗結果以失敗告終。一隻大象在被放進森林後不久,就因為壓力相關的肺炎死亡,另外兩隻大象最後流浪到附近的農田,造成破壞並和當地社區發生衝突。五年後,兩隻倖存的大象被轉移到私人保護區。穆爾曼說:「如果我們要再次重新引入大象,我們需要從錯誤中記取教訓。」
到底是要順其自然,讓奇腳自己在森林中生活,還是要引入其他大象?目前南非國家公園署還沒有答案,該單位將接受由不同專家小組參與的風險分析,成員包括獸醫、大象生物學家,和在人象衝突方面經驗豐富的野生動物地區管理人員,從生態、社會效益、社會風險等各方面,更全面地討論最適合奇腳、這片棲地和當地居民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