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盜獵雙重夾擊 長頸鹿數量銳減 美國擬列瀕危名單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計劃將5個長頸鹿亞種納入《瀕危物種法案》(Endangered Species Act, ESA)。圖片來源/Getty Image

長頸鹿,這個地球上最高的陸生動物,正面臨瀕臨絕種的危機。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FWS)於11月20日提議,將五個長頸鹿亞種納入《瀕危物種法案》(Endangered Species Act, ESA),希望能緩解長頸鹿數量驟降的危機。

FWS提議將以下三個北部長頸鹿亞種——西非長頸鹿、科爾多凡(Kordofan)長頸鹿及努比亞(Nubian)——列為瀕危物種。同時,將東非的網紋長頸鹿(Reticulated Giraffe)及馬賽長頸鹿(Masai Giraffe)列為受威脅物種。

根據該機構的數據,自1985年以來,西非、科爾多凡及努比亞長頸鹿的數量減少了77%,從25,653隻降至5,919隻,其中西非長頸鹿僅剩690隻。網紋長頸鹿的數量約為15,985隻,其中99%分布於肯亞;馬賽長頸鹿目前數量為45,402隻,僅為1970年代的67%。

FWS指出,長頸鹿數量驟減的主因包括:

  1. 棲息地喪失:城市化與農業擴張導致長頸鹿棲地被破壞、分割或退化。
  2. 氣候變遷:乾旱頻繁及氣候極端化使草原與森林資源減少。
  3. 盜獵與非法貿易:長頸鹿的毛皮、尾巴及骨骼等被用於製作飾品及傳統藥物,甚至作為叢林肉(bushmeat)銷售。

根據環保組織的調查,美國是長頸鹿產品的重要市場之一。過去十年間,至少有40,000件含有長頸鹿部位的商品被進口至美國,包括毛皮地毯、骨製裝飾品及其他製品。FWS提案將要求此類進口需經許可,旨在削減對長頸鹿製品的需求並限制非法貿易。

國際生物多樣性中心(Center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法律總監坦雅·桑尼利布(Tanya Sanerib)表示:「這項規定將有效縮減美國市場對長頸鹿製品的需求。」

FWS局長瑪莎·威廉斯(Martha Williams)指出:「聯邦保護措施將幫助長頸鹿這個脆弱物種,促進生物多樣性。支持全球生態系統的穩定。」提案若獲通過,將帶來以下幾項重要效益,包含減少非法狩獵與貿易、將部分罰金抑助給非洲國家,推動保育研究、提高全球關注等。

不過事實上,早在2017年,環保團體便已向FWS提出請願,要求將長頸鹿列入ESA保護名錄。然而,提案遲遲未獲採納。2021年,生態保育組織對FWS提起訴訟,最終促使FWS今年做出正式提案。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的森林政策主任艾莉·佩珀(Elly Pepper)強調:「我們必須加速行動,否則將失去更多珍貴的動物。7年對一個物種來說,真的太久了。」

部分狩獵團體對此提案表示反對,認為可能對非洲的保育行動帶來負面影響。Safari Club International批評道:「該提案將增加不必要的法律與行政負擔,並損害非洲國家從合法獵人身上賺取的經費,這些經費可以用於保育。」

目前,FWS的提案已開放為期90天的公眾意見徵集,公眾意見徵集期將於2025年2月19日結束。在此日期之後,FWS將根據所收到的意見進行審核並制定最終規則,但尚未確定具體的公布時間。根據以往的流程,最終結果可能在2025年春季左右公布,但具體日期需視審核進展而定。

該提案能否成為長頸鹿保育的轉折點,尚待觀察。然而,隨著棲息地喪失、氣候變遷及盜獵威脅加劇,保護行動已刻不容緩。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