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擬禁養955種動物 引反彈強調分級管理 保障飼主權益

浣熊也是農業部打算禁止飼養與輸入的物種之一。圖片來源/Unsplash圖庫


新聞小組/綜合報導

台灣農業部擬新增955種動物至禁止飼養與輸入清單,涵蓋眼鏡凱門鱷、浣熊、鱷龜等物種,此消息引發廣泛討論,特別是爬蟲類愛好者與相關團體的關切。農業部近日回應,相關政策尚在討論階段,並將以分級管理的方式逐步推動,重申不會貿然推行或損害既有飼主權益。

農業部動物保護司指出,此次政策以三大考量為基礎,包括管制非原生種動物、參照國際管理規範,以及針對具劇毒或公共安全風險的物種進行限制。名單中包含22類禁止輸入或飼養的動物,例如犰狳、河狸、犬科動物(不含家犬)等,以及8種需額外管理的物種如緬甸蟒、浣熊等。

動保司司長江文全表示:「目前的會議主要是針對清單中哪些物種需立即處理進行討論,未來將與更多專家、學者及飼主社群交換意見,凝聚共識後再推動。」

參與會議的包含學者、動保團體、兩棲爬蟲類團體、寵物公會等。據了解,該會議由動保司寵管科召開,目的是管理日漸豐富的異域寵物市場。寵管科在會議前委託工研院進行研究,列出955種動物討論清單,並主要以生物學進行分類。(例如袋鼠科所有種皆被禁止,Macropodidae)

對此,參與會議的台灣兩棲爬蟲動物協會發文批評政府「冷血」、「無配套」,不少立委、網紅也跟著轉發,引發軒然大波。台灣兩棲爬蟲動物協會指出,這次政策評估單位為工研院,而非野生動物或特殊寵物專業團體,擔憂決策科學性不足。協會認為,大量物種被列入禁止清單,可能導致地下寵物貿易與非法飼養的問題惡化。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專任教授林思民建議,與其全面禁止,應優先強化飼主教育與風險管理,並設立更完善的登記與監管機制,以避免政策推動後增加地方執法與收容壓力。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則指出,納入討論的多數動物其實都已經在2023年就已禁止輸入,他認為,需要討論的只有:緬甸蟒、鱷龜、狐獴、浣熊還有黑尾土撥鼠等物種。其中,緬甸蟒、鱷龜、浣熊已經禁止輸入,而除了浣熊外,另外兩個沒有禁養必要,唯獨需要做好晶片管理或登記;狐獴與黑尾土撥鼠單獨飼養則確實會影響動物福利。至於袋鼠、巨蜥等動物,他認為必須一種一種分開處理,不建議使用「全科列入」的分類方式。

面對外界質疑,農業部也特別發文提出三大澄清:

  1. 尚未定案
    農業部強調,清單僅為初步討論結果,後續將進一步協商,未來推動將以有共識的物種為優先,並非一次性全面禁止。
  1. 無安樂死計畫
    針對部分媒體提及的「安樂死」爭議,農業部表示不會將既有飼養動物進行安樂死,並呼籲外界避免渲染誤導。而會議中動保團體提及的「安樂死」也是針對飼主棄養、老病的個體,而在收容所量能無法負擔下,探討針對異寵執行安樂死的可能性。(即便是現在,若是犬貓癱瘓、治療過程造成動物痛苦,或治療後無明顯改善,收容所依法還是可評估安樂死。)

  2. 既有飼主權益受保障
    現有飼主只需完成申報即可繼續飼養,動物園及展演場所亦不受影響,政府將確保政策落地後不損害既有權益。

江文全也指出,其中有7成2023年因貿易法相關規定已禁止輸入,邏輯上就是逐步處理後續禁止飼養的部分,以及處理其他3成物種的禁止輸入與禁止飼養;現在在政策討論過程中,所以提供草案給各界表達意見,清單會做滾動式檢討,絕對沒有預定實施的時間表,會就有共識部分才優先實施。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