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繁殖不孕蒼蠅 擬空投數十億隻 對抗致命蠅蛆

一名工人在巴拿馬帕科拉 (Pacora) 一家飼養不孕蒼蠅的設施中將蒼蠅幼蟲放入托盤中。圖片來源/COPEG

記者 吳昱賢 /綜合報導

美國政府正籌備一項看似科幻卻攸關畜牧與野生動物福祉的計畫:繁殖數十億隻蒼蠅,並以飛機將牠們空投至墨西哥與德州南部,以對抗能侵蝕活體組織、導致家畜和寵物死亡的「新世界螺旋蠅」(New World Screwworm Fly)幼蟲。此舉雖聽來驚悚,卻是美國防堵這類食肉性寄生蟲重返國土、避免對牛隻產業與野生動物造成毀滅性衝擊的重要手段。

綜合外媒報導,新世界螺旋蠅幼蟲會寄生於傷口、鼻腔等處,短短兩週即可讓重達數百公斤的牛隻死亡。牠們不僅威脅牛、馬等家畜,也可能攻擊野生動物與寵物,若未加以遏制,恐引發生態與經濟雙重災難。

美國農業部(USDA)計畫於2026年在墨西哥南部啟用蒼蠅工廠,同時在今年底前於德州設置蒼蠅分發中心,必要時可自巴拿馬進口蒼蠅,確保防疫無縫接軌。

計畫的核心是使用「不孕雄蒼蠅釋放法」:將雄蒼蠅以輻射使其失去生育力後釋放至野外,當野生雌蠅與不孕雄蒼蠅交配後,所產卵無法孵化,逐步壓低螺旋蠅族群直至根除。相較大規模噴灑農藥,該方法對環境更友善,對非目標生物風險較低。此技術早在1960至1970年代協助美國與巴拿馬以北國家成功根除螺旋蠅。

美國獸醫學會(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ine Association)會長麥可・貝利(Michael Bailey)指出,雖然獸醫能治療受感染動物,但過程痛苦且常造成嚴重傷害,防患於未然才是最佳選擇。堪薩斯州立大學寄生蟲學助理教授卡珊卓・奧茲(Cassandra Olds)則提醒,蒼蠅工廠管理必須嚴謹,若讓具生育能力的蒼蠅逃脫,將導致防疫失效。

螺旋蠅對氣候敏感,無法在美國中西部及大平原寒冬中存活,過往僅在溫暖地區爆發。USDA指出,1962至1975年間,美墨兩國共釋放超過940億隻不孕蒼蠅,最終在1970年代中葉成功根除螺旋蠅。當時佛羅里達與德州均設有蒼蠅工廠,後因防疫成功而陸續關閉。然而,去年該蠅種在墨西哥南部再現,美國5月臨時關閉南方邊境活體牛、馬、野牛等進口,以阻斷螺旋蠅北上,預計至9月中前都不會全面重啟。

為應對潛在危機,USDA計畫改裝墨西哥原培育不孕果蠅的工廠,每週繁殖量將由目前巴拿馬工廠的1.17億隻,提升至至少4億隻不孕蒼蠅,總投資金額超過2,950萬美元(含德州與墨西哥工廠)。

螺旋蠅幼蟲會寄生在宿主體內食用活肉,成熟後掉落地面,鑽入土中化蛹。人工飼養則以鋸末模擬自然環境。螺旋蠅工廠過去使用馬肉與蜂蜜餵養幼蟲,後改用蛋粉混合牛血紅血球與血漿等飼料。研究顯示,雌蠅一生僅交配一次,只要釋放足夠的不孕雄蒼蠅,即可有效阻斷族群擴散。

然而,空投蒼蠅作業存在風險。今年6月,一架釋放不孕蒼蠅的飛機於墨西哥與瓜地馬拉邊境墜毀,導致3人罹難。美國農業專家艾德溫・伯吉斯(Edwin Burgess)指出,不孕雄蒼蠅技術是USDA「將科學落實於實際問題解決」的經典案例,但也提醒當局此波防疫若再度成功,不應貿然關閉工廠,以免未來螺旋蠅再度捲土重來。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 Please reload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