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英國劍橋郡(Cambridgeshire)斥資15億英鎊(約新台幣615億元)打造的A14快速道路,原本宣稱將為環境帶來「11.5%生物多樣性淨增益」,並設計成為野生動物可穿越、棲息的生物廊道,如今卻變成一場徹底失敗的環境災難。大規模新植的86萬棵樹絕大多數已枯死,生態補償設施亦無法發揮原本預期功能,遭保育人士怒批為「公路發展綠色漂白的經典案例」。
這條長達21英里(約33公里)的A14新路段連接劍橋與杭廷頓,自2020年啟用以來,號稱是英國近十年最大基礎建設之一。儘管地方議會曾對工程的環境影響深表憂慮,計畫仍由中央政府強行通過,負責施工的英格蘭國家公路公司(National Highways)當時承諾,不僅不會破壞生態,還會「留下比原先更健康的自然環境」。
然而五年過去,《衛報》記者實地觀察卻發現截然相反的景象:公路兩側大量塑膠護樹筒空無一樹,呈現一望無際的荒蕪景觀。地方議員與保育團體批評,設計為野生動物通行的涵洞乾涸、堆滿垃圾,原本設計用來讓雨水滯洪,提供給動物休憩的水池也已淤積失效,使整條道路的「生物廊道」形同虛設。
地方自由民主黨議員墨菲(Edna Murphy)與同黨同僚哈索恩(Ros Hathorn)自2021年起便持續追查問題根源。初期國家公路公司宣稱86萬棵樹僅有30%死亡,後來簡報文件卻顯示高達70%枯死;更令人擔憂的是,後續兩次重新補種也宣告失敗。
項目經理愛德華茲(Martin Edwards)坦承,早期策略是「在同一地點重新種下相同樹種,然後祈禱它們能活下來」。直到2023年進行全面的土壤與樹種調查後,才發現許多地點的土壤與水文條件並不適合原本選定的物種,植樹時機也錯過最佳季節。
雖然2023至2024年間進行了第三輪補種,種下16.5萬棵新樹(約需耗資290萬英鎊),國家公路公司宣稱有九成存活,但地方政府至今未收到完整植樹地點與成效報告。甚至有官員親自開車巡查全線,只發現少數區域有補種跡象,其餘地段依舊荒涼。
國家公路公司在今年公布的評估報告中,坦言A14工程對生物多樣性與水環境的負面影響「超出預期」。然而至今並未因此受到任何行政處分,地方議會質疑:若這樣的生態毀損都能不了了之,未來還有誰會相信任何公共建設的「綠色承諾」?
英國野生動物信託基金會(Wildlife Trusts)土地管理主管波林傑(Becky Pullinger)強調,這次案例顯示「避免破壞永遠優於事後補償」。她指出:「重建一片成熟森林可能需數十年,若開發商承諾的補償未能落實,將導致無數野生動物失去棲地,難以存續。」波林傑指出,應以A14為前車之鑑,強化審查與公開透明機制,確保生物廊道不再只是空洞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