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良好的生態旅遊,能為當地帶來收入、投入保育行動,形成互利共生的良性循環;然而也有許多變質的生態旅遊,反而嚴重影響環境與野生動物。7月下旬,一名南非嚮導在社群貼出一段在坦尚尼亞塞倫蓋提國家公園(Serengeti National Park)拍攝的影片,指責嚮導和護林員的失職:畫面中一群牛羚試圖渡河,然而塞滿河岸的車子和遊客,擋住了牠們的去路。
影片刊出後迅速引起眾怒,許多嚮導與旅遊業者也出面譴責這樣的不當行為,但有媒體報導指出,這些從業人員的憤怒似乎有些虛偽,因為影片中的現象已經持續多年。

約兩百萬隻牛羚、斑馬和瞪羚追隨雨水,在塞倫蓋提和馬賽馬拉平原(Masai Mara)移動——野生動物大遷徙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壯觀的自然演出,前往肯亞或坦尚尼亞欣賞這樣的景象,在許多人的人生願望清單中名列前茅。而在渡河口目睹三千多隻牛羚橫渡馬拉河(Mara river)、沙河(Sand river)和塔萊克河(Talek river)是旅行中最熱門的體驗,每個遊客都想搶到前排位置。
但隨著塞倫蓋提國家公園和肯亞邊境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M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 MMNR)的遊客數量激增,為了拍到最好的影片或照片,司機、嚮導和遊客的行為卻來越來越惡劣。
7月21日,南非嚮導克利爾(Nick Kleer)發布了一段令人震驚的影片,拍攝於塞倫蓋提國家公園的馬拉河,畫面中一群牛羚試圖過河,遊客和他們的車輛堵住了河岸。
在影片的文字敘述中,克利爾憤怒表示:「今天早上在塞倫蓋提國家公園,我目睹了一些非常令人震驚的行為,不是動物做了什麼,而是來自那些本來應該保護牠們的人。嚮導和護林員竟然允許,甚至鼓勵他們的客人阻止牛羚過河,遊客們下了車,好幾百個人擠在河岸邊,牛羚一次次試圖過河,但通道一再被切斷。有些牛羚驚慌失措,從懸崖上跳下來;其他牛羚受傷了,甚至可能喪命。大自然有時很殘酷沒錯,但這不是大自然,這是人為干預造成的混亂。」
影片引起騷動後,許多嚮導、旅館老闆和旅行社也出聲譴責,不過,英國《泰唔士報》(The Times)首席旅遊記者哈斯拉姆(Chris Haslam)指出,這種憤怒似乎並不真誠,因為克利爾影片中展示的狀況,已經持續多年。他表示,就在一年前,他在馬拉河以北12英里處、一處過境點上方的山坡上觀看牛羚渡河時,目睹了相同景象。
當時,大約50輛車齊頭並進駛向河岸,在驚慌失措的牛羚中穿梭。這些動物前一天曾試圖過河,但車子擋住了牠們的去路,迫使一半的牛羚折返,許多受困的牛羚都還很年幼,牠們的媽媽在對岸等待,但最終車子把牠們嚇跑了。雖然這在大遷徙中只是一個小插曲,但如果沒有遊客堵塞出口,有些死亡事件就不會發生。

哈斯拉姆表示,可悲的是,在塞倫蓋提國家公園和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幾乎每天都會看到類似的無知、自私和貪婪行為。
雖然有許多業界人士認為,保護區門票費用大漲價會是限制遊客數量最有效的方法,但哈斯拉姆表示,坦尚尼亞國家公園管理局仍在積極鼓勵低成本、高客流量的旅遊,2026年塞倫蓋提國家公園的票價也只會漲15%。此外,漲價也不能保證一定能限制遊客數量,因為去年夏天,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對外國遊客的收費直接漲了3倍,雖然肯亞官方還沒公佈遊客數量,但坊間證據表明,這對需求影響不大。
盧安達限制人數的模式也許是一種方法,但哈斯拉姆認為這無法改善人們的行為,嚮導總是想賺小費、遊客總是想在最好的位置,因此他建議,最簡單有效的解決方案是遷徙期間在關鍵過境點安排護林員,並禁止所有車輛靠近300公尺內,直到牛羚離開。不過,這樣會影響遊客興致的行為,管理單位是否願意執行,答案可能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