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海鷗「搶食」引民怨 專家籲兼顧人鳥共生

英國近年海鷗「搶食」事件頻傳。圖片來源/Getty Image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在英格蘭北部海濱城市史卡布羅(Scarborough),每到夏季觀光旺季,遊客除了要小心強烈的海風,還得提防從天而降的「食物大盜」——海鷗。牠們專挑遊客手上的炸魚薯條或派餅下手,一旦得手便振翅高飛,留下錯愕又惱怒的遊客。

根據北約克郡議會(North Yorkshire Council)統計,自2021年至2024年6月,從惠特比(Whitby)到法伊利(Filey)沿岸,共通報220起海鷗「襲擊」事件,其中三分之二與「食物搶奪」有關。

在史卡布羅濱海餐廳「Fishpan」工作多年的主管艾咪・華生(Amy Watson)指出,幾乎每天都能見到遊客手中的餐點被海鷗奪走,他說:「牠們就蹲守在店外,等待最佳時機。」69歲的雪莉・達勒姆・休斯(Shirley Durham-Hughes)則直言海鷗「令人厭惡」。她長期在當地的藝術學校義賣店服務,認為雖然牠們的叫聲象徵海邊生活,但實際上「既吵又髒」。

然而,也有居民認為海鷗與冰淇淋、遊樂場一樣,是海濱小鎮的特色。對部分人來說,海鷗的存在本身就是觀光體驗的一部分。

雖然在市區中海鷗似乎「越來越多」,但根據英國鳥類保護組織統計,銀鷗(Herring gull,Larus argentatus)與三趾鷗(Kittiwake,Rissa tridactyla)已因過度捕撈、海水升溫與離岸風電開發導致數量驟減。牠們在英國被列入《鳥類保育關注名錄》(Birds of Conservation Concern)的紅色名錄(Red List),代表在英國境內已屬高度瀕危與亟需關注的物種。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份「紅色名錄」並非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名錄,而是英國自行制定的區域性評估系統,依據英國境內鳥類的數量與繁殖趨勢,將鳥種分為「紅、琥珀、綠」三個保育等級,其中紅色名錄的物種最受威脅。

矛盾的是,在史卡布羅,三趾鷗的城市族群卻持續攀升。2005年,當地僅有78個城市巢穴,而今年已達1,106個,增幅高達1,318%。沿岸自然棲地的數量也從2005年的1,527個巢穴成長至今年的2,127個,增幅39%。北約克郡議會指出,銀鷗數量難以準確估計,但「民眾感受到的增加」與投訴數量確實同步上升。

史卡布羅觀鳥組織(Scarborough Birders)主席尼克・艾迪(Nick Addey)認為,最主要的原因來自人為餵食。「人們覺得餵食沒什麼大不了,但對海鷗來說,那是最容易的食物來源。牠們原本就在海上搶奪獵物,如今只是將習性轉向人類。」

他也指出,除了食物誘惑,城市環境對海鷗而言比峭壁更舒適,少了天敵威脅,也能更靠近人類的食物來源。此外,當地垃圾掩埋場的關閉,也迫使海鷗尋找替代的覓食地點。「這是教育的問題,」艾迪說,「我們要告訴遊客不要餵食。但現在會不會已經太晚了?」

為解決「海鷗擾民」問題,北約克郡議會近年嘗試多種方法,包括在熱點設置「防鷗」設施、拆除棲巢地,甚至在著名的懸崖大橋(Cliff Bridge)使用驅鳥凝膠。然而,此舉遭環保人士批評是「環境破壞行為」。目前地方政府正在評估於地標性建築「大酒店(Grand Hotel)」設置人工鳥巢,試圖在保護三趾鷗繁殖的同時,避免牠們影響居民與遊客。

然而,部分極端行為也引發眾怒。有當地居民透露,曾目睹雛鳥被尖銳的防鳥刺刺穿,甚至有成鳥被箭矢射中。藝術學校員工托尼・雪爾(Toni Cher)痛斥:「你可以不喜歡牠們,但這些做法太殘忍了。」

不少居民對海鷗的角色仍心存疑慮。51歲的彼得・艾利斯(Peter Ellis)帶著女兒在南灣海灘野餐時,便多次驅趕圍繞身邊的海鷗。他抱怨道:「牠們就是個大麻煩,我完全不知道牠們對生態系統有什麼幫助。」

艾迪則提醒,即便支持保護海鷗的人,也承認牠們在城市中的「公關形象」並不好。「我們應該在適合的地方保護牠們。但為了減少衝突,也許還是需要一些防鷗設施。」

專家呼籲,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教育與管理,而非單純驅趕或殺害。如何在保護遊客安全、居民生活品質的同時,維持瀕危海鳥的生存,將是沿海城鎮必須面對的挑戰。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 Please reload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