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吳昱賢/報導
第14屆亞洲動物保護大會(Asia for Animals Conference, AfA)8月26日至28日首度在台北盛大舉行。這是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動物保護國際交流平台,自2001年創辦以來首次由台灣主辦,由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EAST)、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SPCA)、臺灣動物與人學會(THASI)共同籌辦。大會以「動物保護的反省與跨越」為主題,匯聚來自30多個國家、超過600位動保專家、學者與實務工作者,共同為改善全球動物處境進行深入對話。值得矚目的是,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親自蒞臨開幕典禮致詞,展現政府對動物保護的重視,也為台灣動保發展樹立國際里程碑。
賴總統致詞時強調,動物保護不僅是福利議題,更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追求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石。他指出,台灣近年來成立農業部動物保護司,並積極推動「健康一體」(One Health)理念,這些都是政府重視動保的具體展現。
賴總統進一步表示,國家正透過捕捉與絕育(TNR)計畫來減少遊蕩動物數量,也積極復育野生動物棲地。他回顧自己在台南市長任內大力推動零撲殺,當時台南市每年收容中心安樂死的犬貓數量高達約1.2萬隻,但最終成功做到「零安樂」,這正是對生命的尊重。
他還特別分享,去年他在屏東收容所領養了一隻因車禍失去前腳的米克斯犬「斑斑」,親切地稱牠為「國家第一狗」。他笑說,斑斑雖然只有三隻腳,但依舊充滿活力與生命力,也提醒社會大眾: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與珍惜。
台北市副市長林奕華則指出,台北市正積極打造動物友善城市,政策措施包括導入福利驗證雞蛋及校園無肉日午餐、建立25座寵物公園,並動工新建國際級動物之家。林奕華表示,這些努力旨在將台北塑造成為亞洲最具指標性的動物友善城市之一。
本屆大會議程涵蓋遊蕩動物管理、經濟動物福利、野生動物保育、水生動物福利、動物實驗與科學應用、動物展演、宗教與動物、與產業對話,以及政策與倡議等多重面向。會議三日設有專題演講、論壇、工作坊與文化交流,聚焦如何與利害關係人對話、建構跨區域合作,以及政策倡議的創新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本屆大會也特別將「水生動物福利」列為重點之一,邀請專家針對魚類與甲殼類等長期被忽視的物種感知與福利展開討論,顯示動物保護範疇正逐漸擴展至更廣泛的生命群體。
農業部常務次長杜文珍致詞則點出,台灣動保工作的進步有賴三大關鍵因素:民間團體的合作推動、政策制度的永續執行,以及領導人對動物的高度重視。她強調,正是這三項力量的結合,讓台灣能在國際動保舞台展現成果,也能在未來持續推動更多友善動物的政策。
杜文珍回顧台灣過去十年在動保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包括成功防堵非洲豬瘟與口蹄疫,推動友善生產制度,並修訂動物保護法與野生動物保育法以兼顧原住民權益。此外,台灣更推出亞洲第一張「工作犬保單」,保障服務犬健康。杜文珍強調,這些成就有賴國民、非政府組織與政府的共同努力,尤其體現了領導人對動物的高度重視。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執行長姜怡如表示,動物保護的期待和堅持需要各界的團結,政策、法律、教育乃至行為都是最重要的關鍵;台灣動物與人學會理事長吳宗憲表示,動保從來不容易,但只要不斷往前,腳下就會有路。
亞洲動物保護聯盟(AfA)執行長Sarah Grant回顧指出,25年前亞洲動保運動缺乏整合平台,如今AfA已發展成橫跨全球、擁有超過400個成員組織與26個核心成員的龐大網絡,對政策與實務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共同執行長Sirjana Nijjar則表示,本屆會議的核心精神是「誠實的反思與勇敢的創新」,透過匯聚25年的集體智慧,開創更具效能、包容性與永續性的動保新路徑,並期望藉由彼此交流帶來實質改變。
主辦單位指出,此次大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彰顯台灣在國際動物保護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也將促進跨國經驗交流與合作,為亞洲動物保護運動注入新動能,共同推動人與動物和諧共存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