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了21萬隻後 英國工黨承諾停止撲殺獾 專家籲以防疫圍堵牛結核病

英國長年受牛結核病困擾,目前的主要防疫手段為撲殺獾。圖片來源/Getty Image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英國長年受牛結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 bTB)困擾,該疾病能在牛群間迅速擴散,甚至透過野生獾(badger)傳染,對畜牧業造成龐大衝擊。自 2013 年起,英國政府以撲殺獾作為主要防疫手段,至今已有超過 21 萬隻獾被捕殺,引發農民與動保團體之間的激烈爭議。

最新一份由牛津大學教授、皇家學會院士高德弗雷爵士(Sir Charles Godfray)主持的報告指出,若要在 2029 年如工黨承諾般終止撲殺獾,政府必須投入如同新冠疫情防控般的高強度檢測與疫苗接種,否則難以實現 2038 年前徹底根除牛隻結核病的目標。

報告中直言:「若沒有態度與資源的根本轉變,僅有極小機會在目標年限內消滅 bTB。必須從『管理疾病』轉變為『戰勝疾病』的思維。」

自 2013 年實施獾撲殺計畫以來,已有超過 21 萬隻獾被捕殺,多數地區甚至接近局部滅絕。支持者認為,撲殺是控制牛隻結核病傳播的必要手段;反對者則批評,這是一種殘酷對待野生動物的手段,且長期效果有限。

牛隻結核病對畜牧業影響深遠,導致整群牛隻被撲殺,給農民帶來沉重打擊。據估計,每年此疾病造成納稅人與畜牧業約 1.5 億英鎊(約新台幣 60 億元)的經濟損失。

高德弗雷表示,部分動保團體主張「獾不會傳染給牛」的觀點並不符合科學證據。他指出:「研究顯示獾與牛之間確實存在雙向傳播途徑。若否認這一點,就等於忽視了潛在的病原來源。」不過,他也澄清,承認獾的風險並不意味著必須繼續實施撲殺。他強調:「獾可能構成威脅,但這不代表我們就該放棄在牛隻之間的防疫工作。更重要的是建立非致死的防控手段。」

此次報告是繼 2018 年以來,政府首次針對獾的撲殺政策進行的科學檢討。2018 年的結論認為撲殺對降低 bTB 僅有「有限幫助」。如今,高德弗雷認為透過大規模投資與行動,有可能逐步停止撲殺,並轉向疫苗與檢測主導的策略。

報告中建議政府採取以下措施:

  • 加強檢測技術:傳統針對牛隻的皮膚測試存在盲點,易錯過潛伏期病例。報告建議改用精準度更高的血液檢測。
  • 推動牛隻追蹤:透過植入晶片,全面記錄牛群的移動與接觸史,以掌握傳染途徑。
  • 擴大疫苗施打:對牛隻與獾同步推動疫苗接種,形成雙重屏障。

高德弗雷指出:「新冠疫情讓我們看到,在危機時刻,政府可以迅速調度資源,實現前所未有的檢測與疫苗覆蓋率。牛隻結核病同樣需要這種決心與速度。」

報告同時提醒,英國農業環境食品暨農村事務部(Defra)與動植物衛生署(APHA)多年來投資不足,加上地方政府資源緊繃,導致防疫計畫受阻。專家們強調,儘管當前財政壓力沉重,但防治 bTB 的投資是「現在花錢、未來省錢」。若能有效壓制疫情,長期而言能大幅降低納稅人與農民的支出。

劍橋大學獸醫流行病學教授伍德(Prof. James Wood)指出,近七年來透過更精準的檢測手段,確實已降低部分地區的感染率。他表示:「皮膚測試並不完美,早期常會漏掉感染個體。血液測試則更靈敏,能提升檢出率。」

伍德也強調,牛隻疫苗與獾疫苗雙管齊下,能顯著減少傳染鏈。他說:「對大型牛群而言,結核病是極具挑戰的問題。疫苗的普及能給農民與防檢單位帶來新的管理工具。」

農業部長澤奇納(Daniel Zeichner)對報告表示歡迎,並重申政府將致力於消滅 bTB。他表示:「這是摧毀許多農民生計的疾病,也導致數以千計的獾被撲殺。我們必須找到更人道、有效的替代方案。」

他強調,2024 年英國創下歷史新高的獾疫苗接種數量,明年更將部署一支新的「獾疫苗施打隊伍」,同時投入超過 4000 萬英鎊研發牛隻疫苗,並與蘇格蘭、威爾斯政府合作推動研究。政府計畫於明年初公布全面新戰略,目標仍是 2038 年前徹底根除 bTB。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 Please reload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