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披衣菌(chlamydia,又稱衣原體)是一種透過性行為傳染的病菌,人類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療即可,不是什麼致命疾病,但同樣方法卻無法一體適用於其他動物。在澳洲,披衣菌感染是無尾熊面臨的主要威脅之一,佔其野生族群死亡量的一半。
多年來,科學家一直在想辦法幫助無尾熊對抗這種致命疾病,經過十多年研發,近日澳洲當局終於核准了無尾熊披衣菌疫苗的生產和使用,不再局限於試驗階段,可開始在全國各地為無尾熊施打!

無尾熊的披衣菌感染是由「獸類披衣菌」(Chlamydia pecorum)和「肺炎披衣菌」(Chlamydia pneumoniae)兩種細菌引起,它們可以在交配過程中傳播,也可以在分娩過程中由母親傳給孩子。
1970年代在澳洲北部,科學家首次發現無尾熊感染了這種病菌,這個問題數十年來一直未能獲得解決,如今披衣菌普遍存在於部分地區的無尾熊體內,一般狀態下對於無尾熊的影響不大,但當無尾熊面臨壓力時就可能會產生病變,導致失明、不孕、嚴重泌尿道感染甚至死亡,而且常常會讓牠們虛弱到無法爬樹覓食。
在澳洲新南威爾斯州和昆士蘭州,部分無尾熊族群的感染率更是高達70%,對這些無尾熊來說,披衣菌感染是可能導致族群滅絕的嚴重危機。
不過現在,無尾熊在這種疾病面前,將不再孤立無援!多年來,陽光海岸大學(UniSC)和昆士蘭科技大學(QUT)各自展開了疫苗研發工作,但陽光海岸大學首先獲得了政府核准,且昆士蘭科技大學正在試驗中的疫苗需要接種兩劑,而陽光海岸大學的疫苗只需一劑即可生效——這對野外族群來說很重要,因為你很難抓同一隻無尾熊兩次。

陽光海岸大學本週三(9月10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由該校微生物學教授提姆斯(Peter Timms)團隊所研發的單劑量疫苗,已經獲得澳洲農藥和獸藥管理局(Australian Pesticides and Veterinary Medicines Authority)核准,可投入生產和使用。
陽光海岸大學指出,到目前為止,抗生素是治療感染披衣菌無尾熊的唯一方法,但它們會破壞無尾熊消化尤加利葉的能力,尤加利葉又是無尾熊唯一的食物來源,在這樣的狀況下,無尾熊往往要承受飢餓,有時甚至會因此死亡。此外,抗生素也無法達到預防感染的效果。
而提姆斯團隊歷經十多年努力所研發的疫苗,經過三年的野外測試,已證實能降低無尾熊在繁殖期出現披衣菌感染症狀的可能性,還讓野生族群中該疾病的死亡率,降低了至少65%。簡言之,這種疫苗可以減少感染、阻止疾病的進展,甚至可以逆轉現有症狀。

目前研究團隊已投入500劑疫苗的製作,希望能從明年開始發送疫苗。然而,他們表示需要更多資金來提高產量。參與該計畫的陽光海岸大學微生物學家菲利普斯(Samuel Phillips)表示:「我們已經接到好幾間野生動物醫院的電話,表達對疫苗的需求,我們估計他們每年至少需要1000到2000劑疫苗,這還不包括外出保護無尾熊族群的專案。」
為此,研究人員正在呼籲州政府和聯邦政府支持疫苗推廣工作,他們希望在2026年底前將疫苗提供給昆士蘭州和新南威爾斯州處於危險中的無尾熊族群。提姆斯說:「我們需要幫助,讓疫苗從研究走向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