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全國縣市議員動保貢獻獎揭曉 23位地方議員獲肯定 共迎世界動物日百週年

首屆全國縣市議員動保貢獻獎揭曉23位地方議員獲肯定 共迎世界動物日百週年得獎動保議員與頒獎嘉賓合照。圖片來源/主辦單位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明天(10月4日)是世界動物日100週年。為響應這一重要時刻,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世界愛犬聯盟與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3日共同於立法院舉辦「2025全國縣市議員動物保護貢獻獎」頒獎典禮,來自全台12個縣市、共23位議員獲得表揚,展現地方民代推動動保政策的努力與成就。

本屆獎項共有35位議員參與(含推薦與自薦),經評審嚴格審查後,最終選出23位獲獎者,其中女性12位、男性11位,顯示動保已成為跨越性別、跨職務的公共議題。值得一提的是,新竹市議長許修睿也名列其中,成為全國首位以議長身分獲得殊榮的議員。

世界愛犬聯盟台灣總代表呂幼綸指出,地方議員是動保能否落實的重要執行者與監督者,她期許動保議員一起努力,讓動物保護遍地開花。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秘書長李朝全在致詞時指出,愛護動物是世界潮流,期許獲獎議員能成為動保工作的「主要串聯者」。他並分享協會近期在花蓮協助收容因災害失去主人的犬隻,承諾將提供終生照料,強調「遇到困難時,協會將全力支持地方議員」。

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秘書長何宗勳則提到,這是首次舉辦針對地方議員的表揚活動,因為地方議員最能直面民眾需求。他表示,評審過程中透過AI技術比對資料真實性,讓成果更具公信力。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由張宏陸委員代表,他回憶20年前擔任板橋市長時,設立了全台第一座寵物公園,並率先要求警方在捕捉流浪犬時不得使用粗暴手段。他強調,應以對待孩子的態度來對待寵物,並透露自己已提案修法,盼將虐待動物刑責由兩年以下提高至五年以下。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則由王育敏委員出席。她表示,中央雖然能立法,但動保工作的落實仍需地方議員配合,才能真正產生效果。她指出,明天正逢「世界動物日」100週年,台灣的進步不僅能改善本地動物處境,更可成為亞洲典範。她並提到,國民黨團過去推動禁食貓狗肉,與國際合作帶動南韓等國立法,顯示台灣的努力能帶動區域變革。

農業部動物保護司司長江文全則代表政府致詞,他感謝獲獎議員多年來支持,強調「中央、地方與公私協力缺一不可」,期盼議員能繼續監督並協助縣市政府落實動保政策。

23位獲獎者在動保推動上各具特色,評審標準涵蓋「立法修法」、「行政監督」與「公共參與」三大面向,展現地方創新與行動力。

例如,台中市周永鴻推動《石虎保育自治條例》,彰化縣楊子賢也在短短兩年內完成石虎專法立法,為野生動物保育奠定制度基礎。高雄市鄭孟洳則推動《寵物生命紀念自治條例》,讓毛孩善終制度化。在伴侶動物保護上,新北市戴瑋姍推動「山豬吊條款」,全面禁止殘酷陷阱,並踢爆黑心繁殖場;洪佳君則推動「校犬計畫」,讓收容犬進入校園,兼顧教育與動保。花蓮縣張美慧推動地方寵物運動公園與善終政策;楊華美則推動禁用除草劑自治條例,守護野生動物棲地。此外,許多議員也推動友善公共建設:新北市陳儀君將動物生命教育納入校園課程,台南市蔡筱薇提出寵物骨灰植存園區與「寵物友善地圖」,高雄市白喬茵發起「讓母雞自由」行動,倡導畜禽福利。


典禮中最觸動人心的,是來自花蓮兩位議員張美慧、楊華美的故事,兩位議員前一日還在災區救援,今日還趕場參加頒獎典禮。花蓮縣議員張美慧提到,日前在災區救援過程中,救援隊從車內救出一隻困了多天的狗,所幸健康無虞;另有一隻大黃狗在怪手作業時一路跟隨特搜隊,最後被隊員收養。張美慧說:「即使在災難之中,人與動物的互動依然充滿愛,這就是動保工作最令人動容的地方。」

花蓮縣議員楊華美則分享,一名罹難的老奶奶生前養了四隻狗,最後與牠們一同離世。她指出,這樣的故事凸顯動物葬儀等制度的重要性,呼籲社會更正視動物生命的尊嚴。她表示:「在世界動物日百週年前夕,這是我們動保運動很重要的里程碑。」

完整得獎名單:首屆「全國縣市議員動物保護貢獻獎」名單公布 23 位議員光榮出列

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理事長王唯治強調,本屆獲獎議員展現了「從收容所思維到全鏈治理」的進步,透過制度、行政、教育與社區推動,逐步建立完整體系。他期許未來能有更多地方議員投入,持續推動台灣成為「亞洲動保驕傲」。

頒獎典禮最後,全體與會者合影留念,並共同為即將到來的世界動物日百週年喝采。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 Please reload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