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保團體和動物福利學者皆擔憂工業化章魚養殖侵害動物福利、公共衛生安全。圖片來源/sentientmedia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智利國會正審議一項可能改寫動保史的法案——《第17913-12號法案》(Bill 17913-12)。若獲通過,智利將成為首個明令禁止章魚養殖的國家。這項提案旨在防止密集養殖破壞海洋生態,也呼應全球對「能思考、會感受的章魚」是否該被養殖的討論。
法案由國會議員瑪莉瑟拉・聖地牙班(Marisela Santibáñez)主導,並獲得七名跨黨派議員支持。提案目前送交環境與自然資源委員會審查,重點條文明確禁止「工業化密集養殖章魚」,以防範潛在的環境破壞與動物虐待。
此案由智利非營利組織「蔬食基金會」(Fundación Veg)與國際團體「水生生命研究院」(Aquatic Life Institute, ALI)共同擬定。兩者同屬於「水生動物聯盟」(Aquatic Animal Alliance),該聯盟由全球逾180個組織組成,致力改善水生動物在食物生產鏈中的福利。若立法通過,智利將成為拉美地區第一個明確禁止章魚養殖的國家,與美國加州、華盛頓州等地已通過類似禁令的地區並列。
水生生命研究院指出,禁止章魚養殖迫在眉睫。目前,世界各地正陸續展開章魚水產養殖的研發,包括墨西哥、智利、中國、日本、澳洲,以及西班牙。部分計畫甚至獲得政府機構的公共資金部分補助。近來如 Nueva Pescanova 等企業推動擴大商業化章魚養殖的發展與計畫,,若缺乏監管,恐造成「不可逆的環境與倫理後果」。
蔬食基金會創辦人伊格娜西亞・烏里韋(Ignacia Uribe)表示,章魚是具高感知與學習能力的獨居生物,在人工環境下無法滿足其行為與生理需求。「工業化養殖不僅帶來環境與公共衛生風險,更是倫理倒退。」她強調:「智利有機會領先行動,避免重蹈他國覆轍。」
根據英國倫敦政經學院(LSE)2021年的科學評估報告,章魚擁有發達的神經系統與複雜的情緒反應,能表現出記憶、推理與痛覺反應。這份研究是英國政府將章魚列入《動物感知法》(Animal Sentience Act)的主要依據之一。ALI補充,目前尚無「人道屠宰」章魚的方法,養殖環境中的高密度飼養常導致牠們互相攻擊、行為異常甚至自殘。
*註:英國將章魚列入《動物感知法》(Animal Sentience Act),任何涉及人工飼育、實驗或商業用途的活動,都必須符合《動物福利法》(Animal Welfare Act 2006)及其衍生的飼養與屠宰標準,但目前實務上做不到,因此等於變項禁止章魚養殖。
除了倫理爭議外,科學家指出章魚養殖還可能帶來嚴重的環境與公共衛生風險。由於章魚是肉食性動物,其飼料必須含大量魚粉與魚油,會進一步加重對野生魚類族群的捕撈壓力,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背道而馳。此外,若比照魚類水產養殖模式,章魚場可能需頻繁使用抗生素以防感染。ALI警告,抗生素殘留與抗藥性細菌的擴散,可能威脅人類健康。
「現在正是行動的時刻。」ALI在聲明中表示,若章魚養殖業擴張,將對海洋生態系與公共衛生帶來長期風險。該組織與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及國際海洋友善認證(Friend of the Sea)共同呼籲:應在產業起步前就禁止章魚養殖。
隨著「章魚也能感覺到痛」的科學證據廣為人知,其實美國正掀起一波地方與聯邦立法行動:目前加州與華盛頓州已正式立法禁止章魚養殖;紐澤西州、奧勒岡州、麻州與康乃狄克州正在審議類似法案;聯邦層級也提出了《章魚保護法》(OCTOPUS Act, S.4810),目前尚在審議中。
水生動物聯盟獸醫師兼主任卡塔莉娜・羅培茲(Catalina Lopez)指出:「智利擁有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與仰賴漁業維生的沿海社群,我們不能忽視他國因密集水產養殖而受害的經驗。」她指出,章魚為獨居、好奇且極度敏感的生物,在狹窄養殖槽中被迫群居,極可能出現嚴重壓力與攻擊行為。若智利仍允許相關投資,將與其永續發展政策背道而馳。
多項研究指出,在養殖過程中章魚幼體死亡率高達 96.6%,成體死亡率也超過 50%,且目前無任何「人道屠宰」或「非侵害性繁殖」技術。
ALI與蔬食基金會今年8月曾聯合致信智利政府,呼籲停止資助章魚養殖研究,並將公帑轉向「可持續且符合倫理」的科學項目。信件獲得多個國際動保組織聯署,包括「歐洲動物組織」(Eurogroup for Animals)、「地球為眾生」(Planet For All)與「世界農場動物善待協會」(Compassion in World Farm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