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觸摸動物園」關閉五年後遺留獅虎終獲「四爪」救援

志工們協力將被麻醉的老虎送往醫院檢查。圖片來源/Victor R. Caivano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位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郊區、曾以「可與獅虎合照」聞名的盧漢動物園(Luján Zoo),在2020年因安全與動物福利爭議遭勒令關閉後,園內百餘隻大型貓科動物卻被遺留在惡劣環境中。經過多年等待,國際動保團體「四爪」(Four Paws)終於於今年10月底展開史上最大規模的野生動物救援行動,為這些瀕臨死亡的獅子、老虎與棕熊進行緊急醫療與後續遷移準備。

盧漢動物園於2020年停業時,園內約有136隻獅子與老虎。然而在之後的五年間,隨著資金斷絕與管理崩解,僅剩少數前員工自發留下照顧動物,他們失去薪資、靠自費購飼料維持動物生存。

2023年,「四爪」進入園區時僅找到112隻大型貓科動物;截至今年秋天,存活者僅剩62隻獅虎與2隻棕熊。大半死亡原因為營養不良、互相攻擊造成的傷口感染、長期壓力導致的器官衰竭,或因多年缺乏獸醫照護而病死。

「我們第一次進入時真的震驚了,」「四爪」救援項目總監盧西安娜‧達布拉莫(Luciana D’Abramo)形容現場景象,「一個僅三平方公尺的籠子裡擠著七隻母獅,『擁擠』這個詞根本不足以形容。」她指出,甚至有亞洲虎與非洲獅被迫關在同一籠內,這樣的「社會組成在自然界根本不可能發生」,導致動物之間頻繁互鬥。

今年7月,阿根廷政府與「四爪」正式簽署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授權該組織全面接手盧漢園區的野生動物照護、醫療與遷移事宜。協議同時要求阿根廷政府終止境內大型貓科動物的買賣與私人飼養行為,並由「四爪」提供專業顧問協助各省落實法規。

10月23日起,「四爪」的獸醫與野生動物專家進駐園區,展開為期數週的健康評估行動。負責任務的埃及籍獸醫阿米爾‧哈里勒(Amir Khalil)指出:「許多動物需要立即救治,我們設立臨時手術單位,逐一進行鎮靜、檢查與手術。」

獸醫團隊在簡陋環境中進行手術與治療:有老虎因尾部撕裂傷出血需縫合、母獅因陰道腫瘤接受切除手術,數隻獅虎需進行根管治療修復因咬籠鐵條斷裂的牙齒;也有個體因長期踩在木板地而趾甲倒生,需要修整矯正。這些動物多年未曾施打疫苗、絕育或植入晶片,醫療團隊除了救治,也同步建立健康檔案,以便後續安排轉移。

「四爪」總部位於奧地利維也納,長年在全球推動動物福利與救援行動。該組織曾在敘利亞內戰期間撤離飢餓的老虎,也曾從伊拉克摩蘇爾戰區救出被遺棄的熊與鬣狗,甚至協助撤離加薩走廊受困的獅子幼崽。然而這次在阿根廷的行動,因動物數量龐大與環境惡劣,被認為是該組織迄今「最大的挑戰」。

哈里勒說:「不僅是在阿根廷、也可能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猛獸救援任務。數量與條件讓任務更艱鉅,但我們決心讓牠們重獲自由與尊嚴。」

今年9月起,「四爪」正式接手盧漢園區的法律與營運責任,除日常飼養與醫療外,也負擔整體經費。該組織表示,初步任務將持續至11月底,後續將分批將動物轉往南非「LIONSROCK」與約旦「Al Ma’wa」等大型保育區,提供接近自然的棲地。

阿根廷觀光、環境與體育部國務次長丹尼爾‧西奧里(Daniel Scioli)表示,政府將藉此契機推動全國動物福利改革,嚴禁私人持有獅虎等外來種掠食者。他強調:「這次的合作除了救援,也象徵著阿根廷制度性的改變。」

達布拉莫補充指出,阿根廷境內仍有許多私人飼養或違法繁殖的大型貓科動物,未來希望透過立法改革「從根本防止下一場悲劇」。她表示:「若能落實改革,阿根廷有潛力成為拉丁美洲保護大型貓科動物的領航者。」

部分在園區工作數十年的前飼育員對此次救援抱持矛盾情感。曾任職27年的阿爾貝托‧迪亞茲(Alberto Díaz)回憶:「過去盧漢動物園是非常受歡迎的地方,我看過遊客因能摸到獅子而感動落淚。」然而他也坦言,時代改變、法律改變,「我們必須學會適應,否則就會被淘汰。」

如今,隨著「四爪」接手、動物獲得醫療照護與轉移計畫重啟,盧漢動物園終於迎到遲來的救贖。籠中的獅虎不再只是「拍照道具」,牠們正朝向真正的野生生活邁出第一步。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 Please reload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