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熊衝突升溫 繫繩家犬成新目標

日本人熊衝突升溫繫繩家犬成新目標被繫繩於庭院的中型犬由於無法逃脫,近日成為日本熊隻攻擊的目標。圖片來源/FCC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日本東北地區今年人熊衝突大幅升溫,除了出現多起熊隻攻擊事件外,還有多起家犬遭熊叼走或拖行失蹤的案例,頻繁程度為近年少見。這些事件多發生在住宅緊鄰山林的農村地帶,犬隻則多是被繫繩於庭院、無法逃脫的中型犬,以柴犬最為常見。官方與地方媒體報導指出,2025 年秋季熊的行動範圍明顯擴張,加上食物歉收導致熊下山覓食,加劇居家周邊的衝突風險。此波現象引起動物保護團體與專家高度關注,認為家犬已成為人熊衝突中的「新受害者」。


綜合外媒報導,本季最受矚目的案件發生於宮城縣大崎市。仙台放送 FNN 於 10 月 27 日報導,25 日上午,一名居民在自家庭院目擊一隻體長八十公分左右的熊闖入,咬住被繫於庭院的柴犬後迅速進入藪林。庭院留下斷裂的狗繩與鬆脫的項圈,熊的足跡延伸至住宅後方的山坡,當地警察與獵友會立即展開調查與巡守。這是今年日本第一起有明確目擊、且犬隻被確認「被叼走」的事件,迅速成為地方重要警戒案例。

隔日,岩手縣住田町也向地方媒體通報一起類似情形。根據 IBC 岩手放送的報導,一名飼主清晨發現自家柴犬失蹤,庭院僅留下項圈與繫繩,而地面上的拖行痕跡清楚指向山林邊緣。調查人員在現場採集到熊的足跡,研判犬隻遭熊拖行的可能性極高。雖無目擊者,但物證與時間點與宮城案件高度相似,使得東北地區的警戒氛圍急遽升高。

秋田縣今年雖未出現完全符合「被叼走」特徵的案例,但地方媒體指出,已有數起家犬遭熊闖入住家攻擊致死的事件,部份案件發生在深夜或凌晨。秋田縣政府解釋,今年秋季山林食物尤其短缺,加上氣候異常提高了熊在冬眠前的覓食壓力,使牠們比往常更早、更頻繁地接近住宅區。熊的覓食行為不僅增加農作物受損,也提升犬隻遇襲風險,特別是戶外飼養的寵物。

專家指出,2025 年的熊襲犬事件之所以明顯增加,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棲地食物嚴重不足。東北多縣今年遭遇橡實歉收,熊的主要食物來源銳減,使牠們更容易被庭院飼料、落果與寵物食物氣味所吸引。此外,日本部分農村仍保留「戶外繫繩飼養柴犬」的傳統,使犬隻幾乎無法逃脫攻擊。專家強調,從熊的立場來看,被繫繩的犬隻既無法遠離,也無法反擊,等同於極易取得的目標。

除此之外,農村人口老化與巡守力量減弱也被視為結構性問題。熊的出沒與人熊衝突過去主要依靠當地獵友會應對,但獵人數量逐年下降,夜間巡守與獵具設置都面臨人力短缺。居民反映,以往能夠驅離熊的方式如今效果有限,也無法在第一時間察覺犬隻的危險。

這些事件也暴露了犬隻安全與動物福利的隱藏議題。對家犬而言,被繫於戶外原本是「方便管理」的生活方式,但當住宅位於山林邊界,這種方式立即放大風險。犬隻被熊咬住後往往難以掙脫,多起案件都呈現「項圈脫落、繫繩斷裂但犬隻失蹤」的特徵。

相較之下,過去兩三年內雖也發生過犬隻遭熊咬傷或致死的事件,如 2024 年青森縣八戶市的柴犬散步遭襲擊、2023 年秋田縣能代市庭院犬死亡案件,但分布零星。今年的案件密集程度及相似性遠高於過往。

面對頻繁的攻擊,日本東北多地已呼籲飼主在熊活躍季節避免將犬隻長時間繫於戶外,並要求居民收好飼料、落果,並安裝感應燈與驅熊設備。政府亦提醒,清晨與傍晚是熊最常接近住宅區的時段,應避免犬隻在此期間單獨於戶外活動。


至於容易受攻擊的犬種,目前沒有完整的數據,但從目前受襲的個案發現,多數受到攻擊的是中型犬種,這些家犬已成為日本人熊衝突中的高風險受害群體。

延伸閱讀:日本熊襲激增
AI 假影片瘋傳加劇恐慌 專家憂提升受害風險


日本人熊衝突創新高 10死百傷 秋田知事請求自衛隊支援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 Please reload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