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公、私部門各自優勢,達成資源分享與風險分擔,創造加乘效益的「公私協力」,已是當今行政領域的顯學,也被喊得震天價響,但公私協力到底是「非常給力」或是「非常無力」呢?自然有些關鍵因素。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即將於2024年出版《公私協力非常給力—-台灣動物保護的故事(2015至2023年)》,透過28個真實案例,讓大家了解動保團體和公部門如何建立默契跳恰恰,動物友善網站將逐一轉載,與讀者分享。
/李娉婷
台灣自然資源豐富、氣候溫暖,天然條件對動物來說相當宜居,但實際來到山區、鄉間或田野周圍,除了美麗的景色外,你可能還會見到另一種特殊風景:斷腳的動物,或者更嚴重的「袋鼠狗」。
什麼是袋鼠狗?袋鼠狗指的是兩隻前腳都被捕獸陷阱夾斷、只能用後腳跳躍移動的犬隻,遠遠看就像一隻小袋鼠。在一些陷阱重災區,三腳狗、兩腳狗相當常見,甚至還有專門收容這類斷腳狗的民間狗園,超過百隻狗的園區,放眼望去竟很難找到四肢完整的狗,可見問題的嚴重性。
台灣捕獸陷阱氾濫,儘管《動物保護法》早在2008年就增修第14-1條文,明訂「非經主管機關許可,不得使用獸鋏捕捉動物」(現行法規已拿掉前句,修正為不得使用獸鋏捕捉動物),並於2011年增列列第14-2條「不得製造、販賣、陳列或輸出入獸鋏」之規定,但如今獸鋏夾傷動物的事件仍時有所聞,經過15年還是難以禁絕。
隨著法令收緊、政府加強查緝,獸鋏使用者的確較過去少了一些,不過,這並沒有改變動物的處境,近年來另一捕獸陷阱「套索」漸增,由於便宜、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又效果好,不知不覺間套索已取代獸鋏,成為最常見的動物殺手。被暱稱為「山豬吊」的套索陷阱看似普通,但金屬製的線圈一樣殺傷力十足,不亞於獸鋏,能輕易讓動物斷肢。
套索主要是利用線材及活扣束緊動物,以限制行動方式達到獵捕目的,而動物被捕、受到驚嚇後會竄逃,導致活扣越束越緊,結果往往不是動物受困多日後死亡,就是強行掙脫,因此皮肉分離、白骨外露,其應用範圍對於動物同樣沒有差別性,山豬、貓狗、黑熊、石虎、獼猴及其他動物都會受害。
長年帶領搜救犬在山林間行動的台灣偵搜犬協會訓練師周聰吉曾指出,其實,從前套索的數量就比獸鋏多,只是套索需要時間發酵,獸鋏的瞬間傷害力較大,所以常被討論,在獸鋏被禁用、較難買到後,套索產生的問題才因此開始浮上檯面,加上國內有專門生產的廠商,民眾架設起來少了技術門檻,售價還比獸鋏便宜,因此套索漸漸取代了獸鋏的位置。
而禁用金屬套索的呼聲,最早來自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SPCA)於2017年召開的記者會,當時TSPCA將山豬吊與獸鋏同稱為「山林奪魂鋸」,後續也有越來越多團體及民間人士加入倡議,呼籲將金屬套索比照獸鋏辦理。
這次,畜牧處動保科(動保司前身)反應相對迅速,2020年2月便公告,自同年3月1日起禁止使用「含金屬材質繩索,並以彈簧續壓式裝置束綁動物肢體之捕捉工具」,把材料取得和設置都相當容易的金屬套索也加入黑名單,主管機關發現後可直接拆除、銷毀陷阱;若造成動物重傷或死亡,金屬套索的所有者和使用人還有刑責,最高可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20萬至200萬元罰金。
儘管如此,獸鋏和金屬套索的存在並非完全禁止,例如在《動物保護法》中,獸鋏的「持有」並未受到限制;製造、販賣和陳列金屬套索依然合法。而在《野生動物保育法》中,第21條也開放民眾使用獵具捕捉造成農損的野生動物,雖然保育主管機關對於全面禁用獸鋏已有共識(尚未修法通過),但金屬套索的使用因涉及山區農民經濟需求與原住民狩獵文化,目前在保育法規上還看不出禁止的可能性,限定使用者身份和套索規格會是未來修法方向。
除了動保團體外,要求限用或禁用獸鋏、金屬套索倡議其實還有位相當關鍵的個人志工:Jerry長期投入流浪動物救援,近年來更是積極關心被違法獵具所傷的動物,他在2021年和2022年於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點子」發動連署,期盼政府能管制金屬繩索續壓式彈簧陷阱——也就是山豬吊——兩次連署都在短時間內達到5,000附議門檻。
在許多動保團體發起的禁用山豬吊倡議行動中,Jerry都會帶著網購而來的山豬吊出席,用模擬動物腿部的自製工具,示範山豬吊如何讓動物越掙扎越受到束縛,直至皮肉分離,讓人一目了然山豬吊的危險性。在救援的第一線,Jerry看到了許多動物的苦難,雖然是個人志工,但他有著如同倡議組織般的行動力,至今仍在為立法管制此類陷阱而努力。
獸鋏、金屬套索等陷阱不具有選擇性[1],動物無論馴化或野生、無論一般類或保育類、無論體型皆有可能命喪其中,在法規完善及民眾觀念改變前,台灣這片土地上充斥的捕獸陷阱,隨時可能讓動物受害。
為此,許多地方政府會舉辦「搜山清除行動」,和民間團體合作,在山區搜索和清除獸鋏、套索,像是新北市動保處在2019年4月成立的「獸鋏雷霆行動」,便是和志工民眾、動保團體及動保處組成巡查隊巡山,首年走了13條通報熱點,除了清理沿途陷阱外,也會向農民宣導禁用政策。
不只新北市,高雄市、苗栗縣、嘉義縣、南投縣、基隆市等地方動保機關也都有相關的巡山行動,其中嘉義縣成果驚人,2021年開始推動的「獸鋏淨空嘉園專案」,首年就搜出了獸鋏與山豬吊248具,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更指出,其2021年至2022年2月底救援的430隻動物中,有113隻犬貓是因獸鋏或山豬吊受傷,比例高達2成6。
目前民間動保團體的倡議朝著禁用、禁止製造販賣金屬套索持續邁進,然而這些捕獸陷阱因為設置者查緝不易,就算全面禁止,仍可能如同獸鋏一般,立法十多年後還是未能在台灣的山林、田野間消失,空有法規高懸。也許,在找到更人道且有效、經濟實惠的防農損方法,以及更多人能多一分惻隱之心前,捕獸陷阱的問題會一直在台灣存在,但藉由動保機關和民間合作的巡山行動,還是能防範許多悲劇發生,挽救動物一命。
[1] 為避免台灣黑熊等野生動物遭到山豬吊誤捕,林務局(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前身)於2020年參考日本案例,開發了限縮踩踏版直徑、加強踩踏壓力限制的「精準式獵具」,此類陷阱雖具有部分選擇性,但目前仍在推廣階段,使用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