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度絕育計畫讓浪犬減量  愛媽真心相信 !

結合公、私部門各自優勢,達成資源分享與風險分擔,創造加乘效益的「公私協力」,已是當今行政領域的顯學,也被喊得震天價響,但公私協力到底是「非常給力」或是「非常無力」呢?自然有些關鍵因素。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即將於2024年出版《公私協力非常給力—-台灣動物保護的故事(2015至2023年)》,透過28個真實案例,讓大家了解動保團體和公部門如何建立默契跳恰恰,動物友善網站將逐一轉載,與讀者分享。

家犬絕育和TNR在台灣實施已久,但仍常見一窩窩的奶狗被棄置戶外,不免令人沮喪。

/ 呂幼綸

在石虎、穿山甲、山羌等野生動物相繼傳出遭到遊蕩犬侵擾後,農委會在2023年6月至8月連續召集保育人士和動保人士會議,並共商解決方案,最終決定執行「特定原生種野生動物生態熱區移置遊蕩犬」試辦計畫,在這一計畫中,無論是需要飼主善盡管理責任的放養犬,或是移置收容的流浪狗,都必須經歷絕育手術。是的,絕育已經是各方公認讓台灣流浪狗減量的不二法門 !

絕育和TNR(Trap誘捕, Neuter 絕育, Release釋放)其實在台灣推行已久,不僅各縣市動保機關努力宣導貓狗絕育,甚至用巡迴醫療車到偏鄉提供服務,地方上也都有民間抓紮團隊,並能交出漂亮的成績,但並未看到整體流浪狗數量明顯下降,不免令人沮喪而且不解,直到2016年才正式成立的懷生相信動物協會(簡稱「相信動物」)喊出「母犬絕育率須達到八成以上,才能有效減量」,關注流浪狗問題的人士才開始思索隨抓隨紮、亂槍打鳥的作法,是不是錯了?

傳統的抓紮團隊講求的是絕育的隻數,無論公母一律開「紮」,手術要求的是速度快和易於癒合的小傷口,問題是在大量絕育狗隻的同時,仍看到源源不斷的小奶狗,令人只能做出「抓紮速度趕不比生育速度」的結論,如何讓兩者的競速能夠逆轉,「相信動物」在2017年提出的高強度絕育計畫,讓大家對大絕育又生起了信心。

在「相信動物」的網頁上有著這樣一段話 : 解決問題,除了愛,還要科學精神!

「相信動物」執行長郭璇對她所信奉的科學,無比堅持,從2007年起開始以台大學生身分,進行校內流浪狗的TNR行動,至今不曾中斷,而2015年3月她和兩位動保夥伴前往土耳其參加「第二屆國際犬隻族群管理研討會(International Dog Population Management Conference)」,會後3人又分別走訪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義大利、斯里蘭卡等30多國和10幾個動保組織,成為她動保生涯的轉折點。

懷著取經歸來的欣喜,郭璇急於把DPM遊蕩犬族群管理(Dog Population Management)在台灣付諸實現,因此2015年她先在台北內湖小試身手,2016年擴及士林、文山、北投等地,同時結合志工在基隆進行,並磨練出「數狗」的技巧,透過對區域內狗隻數量的推估,據以擬訂絕育計畫中所需要的各項數值,像是調查和捕捉人力、每月絕育隻數等。

動保人常被批評為不理性、不科學,但懷生相信動物協會在官網上很明確的說出,他們注重科學精神。

在郭璇眼裡,科學態度就是基本邏輯觀念,而高強度絕育計畫就如同具有最佳參數的模型,只要能適當輸入數值,就會產生最好的成果。「數狗」雖是推估的假設值,卻能起動模型,而猶如掃街的「家訪」則是實證研究,能收集到真實數據,但是過程不止艱苦,還須冒著危險,因為敲門之後,面對的可就不知是牛鬼蛇神何方人物了!

從數狗的推估值,到家訪的實證數據,確實會有落差,郭璇說,原本推估新北市的遊蕩犬約3萬隻,母狗絕育率為2成,但訪查結果卻是狗為3萬9000隻,母狗絕育率達6成,差異不小。而所謂的家訪,可不是詢問有沒有養狗,養了幾隻狗? 有沒有絕育? 如此簡單,一旦發現家戶有未絕育的母狗,就得想方設法說服飼主把狗交給調查員帶回絕育,如果一時說不動,勢必得再跑一次,甚至跑多次。

遇到態度惡劣、言行粗暴的飼主,可說是調查員的日常,所以很長一段時間,相信動物都只有一至兩位調查員,直到推進至桃園時才改觀,增加到10位調查員,不僅家訪速度比較能掌控,找出有繁殖風險母狗的行動也才能滴水不漏。

為了家訪,相信動物開發了一款APP,凡是調查員訪查過的村里、街道,都會在衛星地圖上清楚呈現,鮮黃、縝密的軌跡總令觀者驚嘆。

堅定的科學態度,和一步一腳印的紮實功夫,讓北北基桃的愛媽,即使說不出「高強度絕育計畫」的完整名稱,也都會爭相走告「母狗一定要絕育到八成以上」,不過愛媽對郭璇的「強硬」也頗有微詞,一是2月齡的小狗就被剖腹絕育,令人心痛,另一個抱怨則是因「紮母不紮公」。郭璇淡定的表示,國外案例顯示一個月大、重2公斤的小狗就可以絕育,並無危險,反而是傷口復原更快,至於漏尿後遺症的說法也無實證,對於不結紮公狗的立場,她更加堅定,「從科學角度來看,公狗絕育對流浪狗減量毫無必要性,唯一的理由是動物福利,可以避免牠們日後的一些健康問題。」

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以下鄉絕育打響知名度,學校禮堂、里民活動中心都可以成為臨時醫院。

以「下鄉絕育」打響知名度的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 簡稱台灣之心 ),成立於2012年,除了執行以放養家犬為目標的下鄉絕育計畫之外,再分別推出「駐紮任務」和「紮浪浪計畫」,2020年起更推出「全面絕育計畫」,從事家訪和高密度浪犬絕育,和相信動物的行動方案近似。

事實上,曾長期擔任台灣之心執行長的毛頭 (劉晉佑) 和郭璇在求學時期就相識,雖然分屬不同協會,仍一直保持交流,也都認同DPM遊蕩犬族群管理,面對外界對浪犬絕育效果的負評,毛頭有著無奈,他指出絕育不是解決浪犬問題的完美方案,但確實能阻斷繁殖,只是官民都在做絕育,卻說不出一年到底絕育了多少隻?幾隻公的、幾隻母的?幾隻純種、幾隻混種?有多少是放養的?

對於各界提出的移除犬隻、禁止餵食、動保教育等源頭管理方案,毛頭認為行動策略確實不能單一化,而應併行,但他依然相信,當今的台灣,採行大規模、系統化、有效率的絕育是最可行的。

一位資深愛媽也表示,現在唯有結合郭璇和毛頭的團隊,再加上全台所有抓紮團隊及愛媽,在半年內紮完80%的母狗,才能真正達成高強度絕育和解決流浪狗問題的目標;對照相信動物和台灣之心合作開發的家訪電子作業系統,未來全民都可以持用手機擔任調查員,為終結流浪狗貢獻一份心力,那麼「大絕育」將不再是空想 !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