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動物園裡的動物一直是熱門社群主題,甚至在19年前,全世界第一支被上傳到YouTube的影片也是關於參觀動物園,然而,網路流行往往對動物保護、教育或動物福利沒有太多益處,在一些狀況下,甚至可能對動物有害。最近許多動物園出現爆紅動物,隨著牠們越來越受歡迎,國際保育組織「生而自由基金會」(Born Free Foundation)便緊急出面呼籲,請粉絲和大眾不要去動物園拜訪牠們。
生而自由基金會舉了三個案例,說明拜訪爆紅動物的隱憂,包括泰國綠山動物園(Khao Kheow Open Zoo)的侏儒河馬「彈跳豬」(Moo Deng)、澳洲墨爾本海洋生物水族館(SEA LIFE Melbourne Aquarium)的國王企鵝「青醬」(Pesto),以及英國胡動物園和恐龍世界(Hoo Zoo and Dinosaur World)的水豚「肉桂」(Cinnamon)。
其中3個月大的彈跳豬名聲最響亮,小小年紀的牠,讓動物園的遊客量倍增並收到大量捐款,但生而自由基金會認為,遊客的增加,可能會對動物園中許多動物的福利產生負面影響,包括侏儒河馬。該組織說:「侏儒河馬是瀕危物種,但將個體圈養展示,並不能直接解決牠們在野外面臨的威脅。」
生而自由基金會表示,儘管動物園的收入增加,但彈跳豬的個體福利卻受到了影響:為了防止遊客做出不當行為,綠山動物園不得不安裝監視器、限制彈跳豬欄舍的遊客數量,並要求遊客停止丟東西或大聲喧嘩來刺激牠。
‧侏儒河馬「彈跳豬」魅力無法擋 風靡全球遊客失控丟物潑水 動物園加強管制
墨爾本海洋生物水族館的青醬,則因為破館內紀錄的體重而聲名大噪,然而,這個巨大的寶寶所居住的空間,卻是一個小型室內欄舍,其中的水池深度只有幾公尺,和物種原生的南極環境相去甚遠。
圈養環境難以完全符合動物自然習性是全世界動物園的共通問題,但為了受威脅物種的保育工作,許多人會認為這是可接受的代價,不過生而自由基金會指出,國王企鵝在野外並非受威脅物種,而且隨著數量的增加,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無危物種(又稱低關注度物種),將國王企鵝關在動物園裡圈養,保育論據不足。
生而自由基金會說,雖然動物園常以「教育」為由提出籠統的主張,藉此證明飼養許多未受威脅動物的合理性,但這種說法幾乎沒有科學根據。
‧澳洲國王企鵝寶寶「青醬」超大隻 體重破全水族館紀錄 社群爆紅
英國胡動物園和恐龍世界的水豚肉桂,則是在9月跑出動物園、展開逃亡之旅後引發大眾關注,當時肉桂所在的欄舍大門意外打開,牠被割草機的聲音嚇了一大跳後出逃。生而自由基金會表示,肉桂的案例則是凸顯了動物園裡的動物常接觸到不自然、壓力大的狀況及噪音;而水豚作為深受遊客喜愛的展演動物,牠們在野外的族群也並未受到威脅,同樣被列為無危物種。
生而自由基金會指出,雖然社群媒體可以成為提高意識和鼓勵友善環境行為的有力工具,但遺憾的是,那些受到大眾歡迎的動物照片和影片,在教育觀眾關於該物種的自然行為、環境或牠們在野外所面臨的威脅方面,收效甚微。有些內容甚至可能不利於大眾的認知和態度,尤其是當動物被描繪成和人類密切接觸時。
「令人擔心的是,當一種可愛的野生動物在網路上流行起來時,可能會導致人們想要擁有一隻野生動物作為寵物,就像社群貼文下部分留言常表達的那樣。這三個動物園都生產了這些動物的商品,進一步從牠們的受歡迎程度中賺到了錢,商品銷量和門票銷量的增加、社群媒體上的瀏覽量都讓動物園明顯獲利,而個體動物仍然生活在不自然的圈養環境中,幾乎沒有機會被重新引入野外。」生而自由基金會說道。
該組織鼓勵對這些動物感興趣的民眾,與其去動物園看「有名的」動物,不如去了解並支持保護牠們在野外的棲地、倡議改善個體圈養動物的福利,好讓終有一天,動物園裡可以不再飼養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