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動植物公園9隻猴子神秘死亡 專家推測:傳染病或中毒

香港動植物公園近日接連有9隻不同品種的猴子死亡。圖為香港動植物公園裡的松鼠猴(非當事猴)。圖片來源/中新社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香港動植物公園近日發生9隻不同品種猴子接連死亡的罕見事件,震驚全港,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死亡的猴子品種包含白臀長尾猴(又稱德氏長尾猴)、松鼠猴、棉頂狨猴(亦稱絨頂檉柳猴)及白面僧面猴,專家推測,可能跟傳染病、食物中毒有關。目前主管機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已緊急關閉動物園的哺乳類動物區,並展開全面消毒和調查,試圖找出確切死因。

香港動植物公園在10月13日至14日兩天內,共有9隻猴子相繼死亡。根據康文署的通報,死去的猴子包括1隻白臀長尾猴、1隻松鼠猴、3隻棉頂狨猴以及4隻白面僧面猴。此外,另外還有一隻白臀長尾猴出現異常反應及食慾不振,已被園方隔離觀察。

10月14日,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召開了緊急跨部門會議,聽取了康文署、漁農自然護理署及衛生署的報告,並討論了進一步的應對措施。會議上,康文署指出,園方已經加強監控其他動物的狀況,已經針對籠舍展開全面的清潔和消毒工作,會密切監視園內動物的健康情況。

園方強調,其他設施如常開放,但為防止進一步的感染擴散,相關工作人員已穿戴保護裝備並嚴格監察自己的健康狀況。園方同時表示,目前園內80隻動物的健康狀況均屬正常,但仍將持續監控,確保不再有動物出現異常。

針對這起罕見的群體性死亡事件,數名獸醫和專家相繼提出了多種可能的原因。獸醫黎昌生在接受《星島日報》訪問時表示,不同品種的猴子在短時間內集體死亡十分罕見,這可能涉及多種因素,包括傳染病、環境問題或食物中毒等。他特別指出,一種名為「鉤端螺旋菌」的細菌有可能是此次死亡事件的罪魁禍首。該細菌主要由老鼠攜帶,可傳染給猴子、貓、狗等動物,且感染後死亡率極高。

黎昌生認為,猴痘病毒的可能性較低,因為猴痘雖然曾經在猴子中出現過,但現在主要在人類之間傳播,且感染猴痘的猴子會出現明顯的病徵,如皮膚病變等,這與目前死亡猴子的狀況不符。黎昌生也提出,食物中毒或飲用受污染的水源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他指出,有些外來人士可能會故意或無意間投餵不適合的食物,如含有毒素的牛油果或巧克力,這可能會導致猴子急性中毒。鑒於園內的管理措施,目前仍不排除生物保安漏洞的可能性,因此,詳細檢查猴子的生活環境是否存在安全隱患非常必要。

環境與管理問題同樣可能是這次死亡事件的原因之一。根據獸醫林珮的分析,香港近日氣溫並不高,因此猴子因天氣問題中暑的可能性較低。然而,她指出,過於潮濕的天氣可能導致猴子無法散熱,加劇中暑的風險。此外,林珮認為,水源和食物儲存方式出現問題也可能導致猴子死亡,這些問題可能來自日常管理的漏洞,或是外界干擾所致。

林珮還強調,圈養環境中的動物,特別是靈長類動物,因空間狹小和頻繁的互動,增加了疾病傳播的風險。2022年發表在《生態學通訊》上的一項研究也支持林珮的觀點。研究指出,圈養動物的疾病傳播風險比野外動物高,尤其是在動物園,因為類似物種之間的病原體更容易傳播,而人類的干預也可能是促成疾病傳播的因素之一。

其他國家的動物園中也曾發生類似案例。2023年8月,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傑克遜維爾動物園(Jacksonville Zoo)就發生了三隻靈長類動物因感染桿菌性痢疾而死亡的事件。這種由志賀氏菌引發的疾病會通過受污染的水源、食物或表面傳播,在靈長類動物之間傳播速度特別快,且只需接觸少量菌量就會發病。

林珮指出,香港此次的猴子集體死亡事件雖然尚未確定是否與類似傳染病有關,但圈養環境下的動物疾病傳播風險顯然不容忽視。她建議,香港動植物公園應參考其他國際知名動物園的管理經驗,定期進行食物和水源的抽樣檢測,確保這些關鍵資源不受污染。

面對外界的建議,康文署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加強動物園的管理措施,並與漁農自然護理署和衛生署密切合作,會根據化驗結果及時調整園區內的生物安全措施。目前,相關部門已加快解剖及毒理化驗的進程,期望能夠在短期內確定這9隻猴子的死因。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