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動植物公園第12隻猴子死亡 確認感染類鼻疽 疑為土壤汙染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香港動植物公園已經有12隻不同品種的猴子死亡。圖片來源/Bobby Yip


香港動植物公園的猴子死亡事件持續擴大,截至10月23日,已有12隻不同品種的猴子死亡。根據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的最新通報,解剖結果顯示前11隻猴子均因感染類鼻疽桿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而死於敗血病,而第12隻死亡的猴子也出現了相似的病變,目前正進行病理及毒理化驗,以確定死因是否相同。

延伸閱讀:香港動植物公園9隻猴子神秘死亡 專家推測:傳染病或中毒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指出,經解剖結果顯示,前11隻猴子的死因確定為類鼻疽桿菌所引發的敗血病。類鼻疽是一種人畜共通疾病,主要透過接觸受污染的土壤、水源或空氣傳播。該細菌在香港被視為風土病,每年均有感染個案。根據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的數據,今年至今已有19宗人類確診個案,但目前未有跡象顯示與動植物公園有關。

當局表示,第12隻死亡的猴子經初步檢查發現其器官內亦有類似病變,目前正進行病理診斷及進一步化驗,以確認死因是否與類鼻疽有關。

香港動植物公園位於香港金融中心上方,建於1860年,是全港歷史最悠久的動物園。自10月14日首批猴子死亡通報以來,園方已關閉哺乳類動物區,並進行全面清潔消毒。康文署表示,哺乳類動物區的土壤樣本已送交檢測,目前顯示均為陰性,但當局將繼續進行更深入的細菌測試,以確保安全。

香港政府強調,園內其他78隻哺乳類動物的健康狀況目前均正常。康文署也為照顧動物的員工提供防護裝備及健康監測,確保工作人員安全。

這次事件引起動物保護組織和專家的關注。善待動物組織(PETA)亞太區高級副總裁Jason Baker表示,圈養環境可能增加動物感染疾病的風險,特別是當牠們暴露於各種病原體時。他呼籲停止將動物圈養在不自然的環境中,以避免疾病在人類與動物之間傳播。

此外,香港大學生物人類學家Michael Rivera表示,圈養靈長類動物的免疫系統較為脆弱,容易因壓力和缺乏自然環境而導致免疫反應下降,增加感染風險。

香港政府在事件後舉行了跨部門緊急會議,並強調現時的防疫措施已充足。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表示,園方已對翻土工程範圍進行消毒和覆蓋,以避免深層土壤暴露。他認為,這些措施已足夠保障市民及園內動物的健康安全。

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補充,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這波類鼻疽疫情會從動物傳染給人類。過去一週已檢測了多個土壤、動物及水源樣本,雖然初步檢查結果顯示為陰性,但仍需等待更深入的培殖測試結果。他呼籲市民在接觸土壤或污水時應戴上防護手套,如有皮膚傷口應避免接觸,以減低感染風險。

類鼻疽由感染類鼻疽桿菌引起,會感染馬、羊、豬等動物以及人類,流行地域為東南亞地區及澳洲北部的熱帶地域。臨床症狀包含肺炎、急性皮膚化膿與局部淋巴腫大、慢性化膿性類鼻疽、菌血症與敗血症,主要的傳染途徑是則由於皮膚傷口接觸到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水而引起感染,但也可能經由吸入、食入受污染的土壤或水,或吸入受污染的塵土而受感染的情形。臺灣今年也累計了98例本土類鼻疽人類確診病例。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