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圈養的動物最後一里路加拿大國會休會 重挫兩動物福利法案

「孤象」露西(Lucy)獨自居住在埃德蒙頓山谷動物園,也是《S-15法案》重點討論的對象。圖片來源/Getty Image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隨著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宣布議會休會,多項原本進入立法進程的法案被迫停滯,其中包括旨在改善動物福利的《S-15法案》和《C-355法案》。這一決定對動物保護政策的推進造成重大影響。動保團體則呼籲政府不應該因為政治因素,而拖延保護動物的承諾。

綜合外媒報導,加拿大杜魯道宣布自由黨選出新黨首,他會卸下黨魁與總理職務,他也確認在總督同意下,國會將閉會至 3 月 24 日。然而,此舉卻讓兩個正在討論的動物福利法案造成嚴重影響,分別是《S-15法案》與《C-355法案》,分別代表禁止圈養大象、大猿,以及禁止活體馬匹出口之法案。

《S-15法案》原本由加拿大參議員辛克萊(Murray Sinclair)於2020年提案,該提案試圖逐步淘汰加拿大境內的大象和大猿圈養行為,禁止動物園再度引入或繁殖這些物種,保育或科學研究的許可下例外。法案因為獲得靈長類動物學家珍古德(Jane Goodall)的支持,也被稱作《珍古德法案》。後來,加拿大政府於2023年11月21日提出自己的正式版本,法案也更名為《S-15法案》,2024年12月19日在參議院獲得通過,已進入眾議院審議階段。

法案中曾考慮增設「諾亞條款」(Noah Clause),此條款將授權內閣將法律保護範圍擴大到其他圈養的非馴化物種,例如大型貓科動物,但因超出法案範圍而被刪除。該法案是在2019年《加拿大結束鯨魚、海豚囚禁法》(The end of The of whale and Dolphins Act)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原本動保團體以為該法案通過已經箭在弦上,想不到杜魯道宣布國會休會,讓法案討論再次延期。

截至2024年底,加拿大共圈養了20隻大象,其中16隻亞洲象生活於漢密爾頓附近的非洲獅子野生動物園,3隻在魁北克的格蘭比動物園,而知名的「孤象」露西(Lucy)則獨自居住在埃德蒙頓山谷動物園。露西已經年滿50歲,長期生活在寒冷氣候中,並因健康問題無法被轉移至更適合的庇護所。此外,加拿大目前圈養約30隻大猿,包括黑猩猩、大猩猩和紅毛猩猩,分布於多倫多動物園、格蘭比動物園和卡爾加里動物園等地。

延伸閱讀:繼鯨豚後 加拿大參議員提案增加禁止圈養物種 望不再有新大象、大猿被囚

國際人道協會加拿大分會(Humane Canada)日前於聽證會上指出,多數圈養大象的動物園空間嚴重不足,例如非洲獅子野生動物園為17隻大象提供的空間僅占其自然棲息地的不到1%。此外,圈養無助於保育,僅是娛樂用途,且嚴重影響大象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長期關注動物園議題的動保團體「加拿大動物園檢查組織」(Zoocheck Canada)則指出,動保意識抬頭,再加上飼養大象不易,越來越多加拿大動物園已經放棄圈養大象,呼籲全國統一立法。

加拿大國會預計在3月復會,自由黨政府將面臨動物福利法案的壓力,尤其在選舉年的政治環境中,如何平衡內部穩定與民眾期待將成為其主要挑戰。不過動保團體呼籲,政府不應該再因政治考量,將保護動物的承諾拋之腦後。

延伸閱讀:加拿大禁止活馬出口屠宰跳票! 總理辭職、國會休會 動物福利落空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