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獅子「玩耍」遭咬臂悲劇 澳洲動物園攻擊案再掀圈養爭議

與獅子「玩耍」遭咬臂悲劇澳洲動物園攻擊案再掀圈養爭議喬安・卡本(Joanne Cabban)到姊姊經營的動物園遊玩,與獅子互動時被咬傷+手臂。圖片來源/7 News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2025年7月6日清晨,澳洲昆士蘭州的達令唐斯動物園(Darling Downs Zoo)驚傳獅子攻擊事件,一名正在探訪家人的教師喬安・卡本(Joanne Cabban)遭獅群中的母獅撕咬重傷,導致右臂遭截肢。該事件迅速引爆對野生動物圈養安全與倫理的廣泛討論。

根據動物園方說法,攻擊發生在開園前約30分鐘,當時喬安正在非公開的「飼養區」附近,這是她多年來慣常會參觀的區域,據傳她經常拍攝動物照片製作聖誕卡。該動物園由她的姊姊史蒂芬妮・羅賓森(Stephanie Robinson)與姊夫史蒂夫・羅賓森(Steve Robinson)共同經營。

史蒂夫表示,事發時他妻子與一名肉食動物飼育員剛清完主要獅舍,獅群暫時被安置在旁邊的圈養區中,隨後傳來尖叫聲,發現卡本已被母獅咬住手臂。雖然另一名飼育員即時使用皮帶止血並施以急救,仍無法阻止重大傷害的發生。她隨即由空中救護直升機送往布里斯本的亞歷山卓公主醫院,並進行數次手術,目前情況穩定。

史蒂夫・羅賓森向媒體表示,園內的獅子皆由園方自小飼養,個性溫和,「這不是攻擊,牠只是玩耍(just playing)」。他強調動物園實施「保護式接觸」(protected contact)制度,代表無人會直接進入猛獸主要活動空間。

然而,這起事件再次凸顯圈養野生動物的潛在風險,即使多年無事故紀錄也難保萬無一失。值得注意的是,事發區域無監視器,導致目前無法確定是哪一隻母獅發動攻擊,調查仍在進行中,由昆士蘭職業安全與健康單位(Workplace Health and Safety Queensland)接手負責。

針對此事件,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環境與科學學院副教授喬潔特・莉亞・伯恩斯(Georgette Leah Burns)在《The Conversation》發文指出,這起獅子攻擊事件凸顯人類為娛樂目的飼養野生動物的道德與安全疑慮。

伯恩斯指出,儘管部分動物園宣稱兼具保育、教育功能,但多數仍以人類觀賞與營利為主,尤其偏好展示大型哺乳類如獅子、象、猩猩等。她強調:「對多數野生動物而言,圈養剝奪了牠們的天性表現,也讓牠們承受巨大壓力,並出現異常行為。」

她舉例指出,如海豚與鯨魚等需長距離遷徙、社會互動頻繁的動物,早已在多國遭禁止用於娛樂表演,而澳洲目前僅剩昆士蘭的海洋世界(Sea World)仍持續圈養繁殖海豚供表演使用。

此外,她也提出圈養動物是否具備「自主性」(agency)是動物福利的重要指標之一。例如牠們是否有選擇同伴、隱私空間的自由。雖然部分動物園確實對瀕危物種如澳洲的黃喉蜜鴷(Regent Honeyeater)有復育貢獻,但這些計畫不必然需要以傳統動物園形式進行。

面對野生動物圈養的安全與倫理爭議,伯恩斯建議可以轉向「開放式動物園」(open-range zoo)模式,作為更具動物福利意識的替代方案。這類設施通常提供更寬廣的活動空間,模擬自然棲地,讓動物得以自由移動與社交互動,同時維持觀賞者與動物之間的安全距離。以西澳的Monarto Safari Park為例,該園區近期接收了原本居住於柏斯動物園的大象,就是為了讓牠們擁有更自然、廣闊的生活空間,並改善牠們的身心狀況。

伯恩斯同時提到,科技也是未來動物展示的可行方向,例如透過人工智慧、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等方式重現野生動物的行為,甚至取代傳統的水族表演。

儘管事件造成重大傷亡,達令唐斯動物園在案發兩日後即恢復開園,部分遊客表示支持並贈送點心鼓勵員工,也有人專程前來「聲援」,但另有聲音質疑為何在調查尚未完成前即恢復營運。園方則暫停一週內所有與獅子互動的付費體驗。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 Please reload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