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豹寶寶早產 沒有媽媽、兄弟姊妹作伴 澳動物園請小狗來幫忙

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今年稍早,澳洲塔龍加西部平原動物園(Taronga Western Plains Zoo Dubbo)一隻獵豹寶寶早產出生,因為健康問題,無奈之下只能人工撫養,這時,飼養員們知道牠需要一個同伴。於是,工作人員採取一種流傳了數十年、相當可愛的策略:讓獵豹寶寶和小狗交朋友——雖然聽起來像是迪士尼電影橋段,但其實,這種方法非常有用!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獵豹羅希和小狗茲吉已經是彼此最好的朋友。   取自Smithsonian Magazine

今年2月,塔龍加西部平原動物園的獵豹媽媽希里(Siri)早產,動物園緊急進行剖腹產手術,但在術後恢復期,希里卻一直沒有成功產奶,無法餵養唯一倖存的寶寶羅希(Rozi),羅希在動物園醫院的加護病房住了好幾個月,仍無法和媽媽團聚。

於是,動物園決定將小羅希送到獵豹繁殖設施,讓牠認識一隻名叫茲吉(Ziggy)的拉布拉多犬–卡爾比犬–柯利犬米克斯,當時,兩個小傢伙都才兩個多月大。這個同伴組合乍看之下會讓人很驚訝,但其實數十年來,世界各地的動物園一直在這樣做,讓沒有兄弟姐妹的小獵豹和小狗配對,來提高牠們的社會化程度。

塔龍加西部平原動物園的獵豹保育員米歇摩爾(Jordan Michelmore)說:「牠們的精力、玩耍方式和體型相當,小狗的呆萌、無憂無慮和隨遇而安,似乎非常適合現階段的羅希。」

茲吉和羅希認識不久就成為了朋友。   取自Smithsonian Magazine

雖然這種配對可能看起來有點奇怪,但其實有很多先例,最早開始實施這種做法的是美國的聖地牙哥動物園(San Diego Zoo)。第一組配對發生在1980年,聖地牙哥動物園將黃金獵犬安娜(Anna)介紹給獵豹阿魯沙(Arusha),幫助阿魯沙建立自信、社會化,這段革命性情誼獲得成功後其他動物園開始效仿,40多年間,美國和世界各地的動物園陸續為有需要的小獵豹介紹小狗朋友。

.關於安娜與阿魯沙的認識請見:動物園小獵豹沒伴怎麼辦?45年前他們想出小狗妙招!

其實,羅希的媽媽希里也曾是一隻孤單的小獵豹,牠早年和一隻名叫艾莉詩(Iris)的黃金獵犬–獒犬米克斯一起生活。在出生後的12到18個月裡,雌性獵豹幼仔通常會和媽媽、兄弟姐妹待在一起,一起玩、學習如何和其他個體相處,雖然缺少了這段經歷,但艾莉詩的陪伴,為牠長大後的繁殖做好了準備:當工作人員讓希里和雄性獵豹接觸時,牠的自信、適應力和社會化讓繁殖行為得以順利進行。

現在希里的孩子羅希也在另一隻小狗的陪伴下,發展手足情誼,這對小狗與小豹如今已是彼此最好的朋友。那麼,牠們會相處多久呢?動物園表示,雖然有些獵豹和狗能維持多年關係,但雌性獵豹通常會在一歲左右或之後不久開始需要獨處。因此,當羅希跨過這個門檻時,牠和茲吉很可能就該分道揚鑣了,和羅希分開後,動物園工作人員也會領養茲吉,讓牠功成身退享受家庭生活。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 Please reload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