鴯鶓爸爸拒養小孩 澳動物園找來雞保母幫忙

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每當遇到新生動物被父母棄養,人類總是要費盡心力、絞盡腦汁才能讓動物寶寶活下來,但如果能有其他動物保母來幫忙,狀況就簡單多了。在澳洲新南威爾斯州一間野生動物園,在澳洲新南威爾斯州一間野生動物園,保育員們對著兩隻被爸爸棄養的鴯鶓寶寶一陣苦惱,最後他們決定請雞保母來協助!

辛比奧野生動物園請年輕的母雞來幫忙帶小鴯鶓。   取自ABC News

在雪梨南部的辛比奧野生動物園(Symbio Wildlife Park),鴯鶓媽媽兩個月前產下的一窩七顆蛋中,有兩隻鴯鶓寶寶成功孵化,被動物園取名為「馬芬」(Muffin)和「襪子」(Socks),不過保育員們很快就從喜悅轉為擔憂,因為兩隻小鴯鶓的父親拒絕撫養牠們。

動物園保育員拉姆齊(Dan Rumsey)說明鴯鶓的繁殖、育幼分工:「雌性鴯鶓會連續下蛋好幾天,下完蛋就會離開;雄性鴯鶓接著接手孵蛋工作,這樣這些蛋就會同時開始孵化。在大約60天的時間裡,爸爸會一動也不動,甚至不吃東西,牠在保護鳥蛋,這樣做是為了維持最佳溫度。」

拉姆齊說明,一般來說鴯鶓寶寶破殼而出,在接下來的12個月裡甚至更久,孩子們都會和爸爸待在一起。鴯鶓爸爸會教導小鴯鶓如何覓食、尋找水源和躲避掠食者,也負責餵養和照顧牠們——但馬芬和襪子的爸爸顯然沒打算做這些。

馬芬和襪子的爸爸(左)這次不想養小孩。   取自ABC News

「不幸的是,我們注意到爸爸的行為有點奇怪,牠對牠們一點興趣都沒有,也許牠心裡有別的事。牠以前養大過孩子,但說實話,這次他就是沒興趣,而且拋棄了牠們。」拉姆齊表示,他們密切觀察了幾天後決定干涉,決定為孩子們安排一些年輕的保母。

當鴯鶓寶寶明顯被棄養後,母雞「露西」(Lucy)和「艾瑟」(Ethel)被選來幫助牠們適應環境。動物園保育員麥克琳(Nicole McLean)表示,他們根據鴯鶓寶寶的大小,選了體型相當的母雞,這些母雞大約8週大,是青少年雞。

她說:「牠們知道什麼是食物和水、知道哪裡是熱源,過去和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在一個小家庭裡。我們選擇了年紀比較大、不太需要照顧,體型也更相近的雞,我們不會把小鴯鶓和一週大的小雞放在一起,因為鴯鶓會互相依偎,然後可能會把小雞壓扁。」

馬芬、襪子和露西、艾瑟一起吃飯。   取自ABC News

在開始共同生活後,母雞們會和小鴯鶓擠在一起取暖,教牠們走路、啄食和一起玩。麥克琳說:「母雞跑來跑去,小鴯鶓自然而然地模仿牠們,但母雞對此一無所知,牠們只是以為自己有一些很酷的條紋兄弟姐妹一起吃草。」

隨著時間過去,兩隻小鴯鶓漸漸地開始比牠們的雞保姆大隻,拉姆齊表示:「牠們在初期每週可以長1公斤,所以每次檢查鴯鶓時,露西和艾瑟看起來都越來越小。牠們還會繼續待在一起,小鴯鶓發育得很好,牠們的腿非常強壯,這對成長中的小鴯鶓來說非常重要,一切都很順利。」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 Please reload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