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宣布獅骨出口配額歸零 動團稱「歷史性勝利」 圈養獅產業面臨轉型挑戰   

南非有大量的圈養獅子設施,並將獅骨出口其他國家。圖片來源/Yale Environment 360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南非政府近日正式宣布,自 2025 年起,獅骨及其衍生品的出口配額將設定為「零」,意味著不再允許任何合法獅骨出口。此舉被全球動物保護團體視為一項里程碑式的政策轉折,象徵政府正式啟動圈養獅產業的退場機制,結束長期以來備受爭議的「獅骨貿易」。 
 

延伸閱讀:「獅骨」出口大國 南非查獲342公斤獅骨 
「血獅」9年後 南非黑暗圈養獅子產業鏈仍未停 

根據南非林業、漁業暨環境部(Department of Forestry, Fisheries and the Environment, DFFE)發布的媒體聲明,政府確認將不再核發獅骨出口配額或相關許可,並鼓勵民眾主動交出獅骨及其製品。此決策延續該部 2024 年《圈養獅產業退出工作組報告》(Ministerial Task Team Report)中建議的核心改革方向。 

長期監督南非野生動物貿易的國際組織「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orld Animal Protection, WAP)在聲明中指出,配額歸零是「對圈養獅產業的重大挫敗,也是動物福利的勝利」。該協會強調,南非的獅骨出口制度多年來引發爭議,不僅造成數千隻獅子為骨骼而繁殖、屠宰,更成為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掩護管道。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政策顧問亞歷山卓.卡普蘭(Alejandro Caplan)表示:「這項決定讓世界看見南非正準備終結『圈養獅子』。這些獅子不應被關在籠裡,只為了滿足人類的貪婪需求。」 

事實上,南非長期是全球最大的獅骨出口國之一。根據《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資料,2008 年南非僅出口約 50 具獅骨架,但 2016 年即飆升至 1,771 具。2017 年政府設定年度配額 800 具,隔年更一度提高至 1,500 具。研究估計,2008 至 2016 年間,南非共出口超過 6,000 具獅骨。 

南非高等法院在 2019 年裁定,政府於 2017 至 2018 年間核發的出口配額「違憲且無效」,理由是設定過程未考量圈養獅的福利,違反憲法保障的動物保護原則。該裁決被視為促使政府重新檢討獅骨產業的重要轉捩點。 

之後,南非政府成立跨部會工作小組,於 2024 年發布《圈養獅產業退出報告》,明確建議政府「逐步結束以商業為目的的獅子繁殖與骨骼貿易」。此次宣布配額歸零,正是該報告建議的具體落實。 

獅骨出口原被部分業者包裝為「合法產業」,主要市場集中於東南亞,用於傳統醫藥、骨酒或飾品製作。然而學術研究指出,合法出口往往與非法走私交織,市場甚至成為掩護野生獅子及其他大型貓科動物骨骼交易的通道。 

《PLOS ONE》期刊研究〈監管南非獅骨貿易合規性〉指出,官方配額制度實施後,出口監管依舊鬆散,部分批次出現來源不明、文件不符或重複許可等問題。學者警告,若缺乏完善監管,合法配額可能反而助長黑市活動。因此,雖然「零配額」可大幅削弱產業根基,但動保團體仍憂心現存的骨骼庫存與圈養獅的安置問題。據估計,南非目前仍有超過 8,000 隻圈養獅分布於 300 多處設施,多數以獵捕體驗或骨骼貿易為主要收入來源。 

DFFE 表示,接下來的重點將是清查全國圈養獅設施,並研議「自願退場」與「骨骼庫存處理」方案。根據《退出工作組報告》,政府可能要求業者登錄現有骨骼庫存、禁止流入市場,或集中銷毀。同時,政府也評估對圈養場提供補償與轉型計畫,鼓勵業者改為生態旅遊或教育展示等非剝削型經營模式。 

不過,部分業界人士仍不滿政策急轉。南非掠食者協會(South African Predator Association)甚至提起訴訟,要求恢復出口配額,主張合法貿易可防止黑市擴張並維持農場經濟。 

全球組織「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倡議」(Global Initiative Against 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指出,若亞洲地區對骨酒、骨雕需求不減,非法獅骨與其他大型貓科骨骼仍可能流入市場。 

報告顯示,南非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包括越南、寮國、泰國與中國部分地區。若消費端未同步減少需求,獅骨貿易可能轉入地下。該組織呼籲亞洲各國加強執法與宣導,並將「骨製品消費」納入動物福利教育。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呼籲,南非應盡速公布圈養獅清查結果與救援計畫,並立法禁止任何形式的商業獅繁殖。該協會也敦促各國政府支持「不購買、不展示、不馴化」的原則,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剝削。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 Please reload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