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報導
中秋佳節將至,相信不少民眾已經購買或收到了月餅,其中,含有鹹蛋黃的月餅、蛋黃酥是許多人的最愛,讓鴨蛋在這段時間總是供不應求。但你知道吃下的鴨蛋,究竟來自怎樣的環境嗎?鴨子是水禽的一種,在一般人的想像中,就算是養殖環境,鴨子也應該會有划水的機會,但動保團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調查卻發現,台灣約有15至20%的鴨子慘遭塞籠虐養!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今(10)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台灣鴨蛋一年有17億產值,政府更自豪台灣國寶「褐色菜鴨」產蛋率世界第一,但卻有蛋鴨業者為了管理便利及提高收入,將天性需水的鴨子養在極度狹窄的「格子籠」中,讓消費者在不知情中,購買食用了虐待動物的「血腥鴨蛋」!而這種殘忍的產蛋方式,估計佔台灣一年在養216萬隻鴨子中的15至20%,儘管比例來看是少數業者,但產下的血腥鴨蛋數量也不算少。
格子籠的飼養方式,儘管可以在有限空間中養更多的鴨子,但卻嚴重犧牲動物福利,在國際間已逐漸被淘汰廢除,而這種飼養方式對陸禽已足夠殘忍,何況水禽。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的調查影片就顯示,每個立足空間只有約A4紙張大小的籠子中,被塞入了2-3隻鴨子,牠們完全無法接觸到開放水源,腳蹼終日在生鏽的籠底踩踏,乾裂滲血,此外,糞尿堆積的環境也讓蠅蟲盤據,髒亂不堪。在這樣緊迫的環境中,鴨子出現了異常搖頭、渴望理毛整羽的刻板行為,身上也處處可見紅腫傷口。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指出,籠養鴨不只毫無動物福利,更直接對鴨子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國內許多以「平飼」(室內放養)方式飼養蛋鴨的農民都表示,相較於有提供水槽與產蛋箱的平飼飼養,「籠飼鴨」的死亡率高出2~5倍。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呼籲,政府應立即輔導少數業者改變,禁止以籠養方式飼養水禽蛋鴨,訂定「鴨隻友善生產規範」,透過政策及輔導措施,提升台灣產業與維護動物福利,阻止業者往錯誤的方向走。
對於動保團體的訴求,養鴨業者則有不同看法,在媒體電話聯訪時,中華民國養鴨協會理事長陳自成表示,從產業立場來說,籠養更有利於防疫,還能省水、省土地,用小面積創造大效益,鴨蛋也更平價,並稱「動物福利沒有標準」,而若是使用平飼方式飼養,要半夜放鴨去產蛋房,還要鋪稻禾、撿蛋,相當耗費人力。
但中華民國養鴨協會副理事長歐陵合則認為,水禽的天性就是要接觸水源,「我養鴨、鴨養我」,讓鴨開心,生出來的鴨蛋才會健康,他就是採用平飼方式養鴨,但他也擔心少數業者的飼養方式被質疑,會影響到整個產業,畢竟大部分的鴨農並非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