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報導
儘管馬肉並非主流食品,但在世界上許多地區,馬肉消費仍佔有一定市場,日本就是其中之一,而為了滿足日本對馬肉的需求,以加拿大和法國為主要出口國,每年都會有上萬匹活馬進入日本。這個鮮為人知的產業近年來在加拿大開始受到關注,最近更是因為動保人錄製的鏡頭而引起討論,由於運輸過程的不人道,倡議者們希望政府能夠禁止以屠宰為目的的活馬出口。
《衛報》(The Guardian)報導,日本的活馬進口主要來自加拿大和法國,自2013年以來,約有40,000匹活馬從加拿大西部的機場飛往日本,根據加拿大的規定,這段旅程可能長達28個小時,而整個過程中,動物都不被允許進食、飲水或休息。近年來,這個鮮為人知的產業在加拿大開始受到大眾關注,近週以來更因為活動家們捕獲的鏡頭,激起了許多討論。
這些鏡頭促使了獸醫Judith Samson-French三次前往卡加利國際機場 (Calgary airport),想親眼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她說:「作為一位獸醫,我不喜歡自己看到的畫面,這些馬沒有為這種運輸做過訓練,或做好準備。」她看見3到4匹馬被裝進木條箱裡,能望見的只剩下動物頂部,「你能聽見牠們在木條箱裡發出的聲音,有很多的踢腿」,有時馬似乎太高了,無法舒適地待在木條箱中,「這些都是大馬,在這種木條箱裡,一匹馬完全不可能有辦法躺下。」
一旦馬匹在日本降落,牠們將會被帶到政府的隔離檢疫場所,進行為期10天的檢查,之後會被轉移到肥育場,飼養一年後再宰殺,以滿足人們對於馬肉的需求。根據顧問公司Williams&Marshall Strategy的研究,日本的馬肉有25%到40%來自進口動物,通常是為了節省馬匹昂貴的飼養成本,在2019年,加拿大向日本提供了71%的活馬進口,其次是法國的21%,統計數字不包括用於繁殖的純種馬(賽馬用馬種)。
加拿大政府的數據則顯示,該國對日本用於屠宰的活馬出口自2000年起開始增加,當年販售了96匹活馬,價值23.1萬加元,一年後增加了五倍多,到了2018年,產值已經超過2000萬家元。而在2013到2020年,每年的出口總值都超過1000萬加元,其中以2014年的7,111匹馬為最高峰,之後出口量開始穩定下降,到了2020年,加拿大對日本的出口量為1,606匹馬。
法國則似乎是近年才進入市場,該國2017年將80匹活馬送往日本進行屠宰,到了2019年,數字已經增加到959匹。動物福利組織「歐洲動物保護聯盟」(Eurogroup for Animals)的Stéphanie Ghislain說:「2016或2017年時,日本人開始來到法國調查哪裡可以買到馬。」她補充表示,大部分貿易都集中在布列塔尼(Brittany)的西北地區。
而儘管法國農業部將活體動物運輸形容為「重大問題」,但在一份聲明中,該部門仍表示「日本對法國馬匹的需求增加,顯示了我們產業的卓越。」農業部補充表示,空運的活體出口是由地方當局在機場進行檢查,歐盟也有避免過度擁擠或動物受傷風險的運輸標準,「動物的自然動作不應該受到阻礙,並且需要提供照護服務」。
在加拿大,倡議團體對空運出口活體動物的抗議持續多年,例如加拿大馬匹捍衛聯盟(Canadian Horse Defence Coalition),倡議團體指出,通常一次會運送90到110匹馬,並且凌晨出發。倡議者們希望能夠禁止以屠宰為目的的活馬出口,但同時,也要禁止加拿大境內的馬匹屠宰——加拿大本身也是馬肉的主要消費國。
(※2019年,全球馬肉總產值前十的國家分別為中國、哈薩克、墨西哥、吉爾吉斯、美國、蒙古、俄羅斯、加拿大、日本及澳洲。)
倡議團體成員Sinikka Crosland說:「這很不人道,這些木條箱大約等於一個單一馬匹的馬廄大小,但他們會在木條箱裡放3到4匹馬。」
加拿大食品檢驗局則表示,每次空運馬匹的裝載狀況都會有代理人進行監測,以確認馬匹是否有被適當、人道的運輸 而該局表示,自2013年以來他們知道有5匹馬因為空運到日本而死亡。該局另補充表示,從加拿大到日本的大部分旅程會在約22小時內完成,一旦下飛機,動物會立刻被送到機場附近的檢疫站。
目前加拿大法規規定的最常空運時間28小時是2020年2月推出的新規定,在此之前則是36小時,政府給了業界兩年時間過渡。
一家提供活馬出口到日本的加拿大公司匿名表示,根據公司的經驗,出口的馬匹通常年齡為1到3歲,並且總是會有監測動物健康及福利的飼養員陪伴飛行,消息人士說:「在整個過程中,政府都進行了嚴格的監督,並有內部及外部獸醫參與,我們一直待在顯微鏡下,動物福利是第一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