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世界農場動物日 終結籠飼 往福利飼養邁進!

記者 吳昱賢/報導

10月2日世界農場動物日希望人們關注農場動物的處境。圖片來源/The Pillico Project

每年的10月2日是世界農場動物日,這個節日最早出現在1983年,由動物權團體「農場動物權利運動」(Farm Animal Rights Movement)所設立,為的是希望人們關注農場動物的處境,支持福利飼養,並以負責任、永續的消費模式支持動物福利!

提及創辦該節日的初衷,農場動物權利運動發言人表示:「10月2日也是甘地的生日。正如同甘地所說,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就看它怎麼對待動物,我們希望人們能學習甘地的精神,更加愛護動物。」農場動物權利運動認為,人們不一定要完全吃素,但希望大家在世界農場動物日這天更加理解農場動物之處境,逐步嘗試無肉飲食。

農場動物權利運動指出,1961年地球上平均每人養殖2.5隻農場動物,可是2021年每人平均飼養9.5隻農場動物,成長將近4倍,每年大約有740億隻動物被飼養在農場中。農場動物權利運動強調:「不僅如此,隨著對肉類需求的增加,飼養動物的條件也惡化了。為了飼養數百億隻雞、豬和牛,農民和肉品公司都重視效率,工廠化養殖簡直是毒瘤。」

農場動物權利運動的參與者雖然大多支持動物權(Animal rights),但隨著世界農場動物日逐漸為人所知,農場動物權利運動也開始接受動物福利之論述,發言人指出:「我們反對任何形式對動物的剝削。不過作為一個過渡,改善農場動物的福利是可以被接受的。」

雖然動物權的概念未能短時間內說服多數人,但動物福利的意識已經開始發酵。過去10年,德國的人均年肉品消費量下降12.3%,瑞典也從2016年開始的人均年肉品消費量也下降了9.2%,多數人認為這歸功於環保與動物福利的觀念普及。動物權利運動表示:「這兩個國家證明了,即使沒有強有力的政府政策,改變也有可能成真,人民的消費意識是改變之基礎。」

籠飼雞的情況也在改善。根據歐盟執委會於今年7月的統計數據顯示,德國依然是歐盟最大的雞蛋出口國,年產13億顆雞蛋,只有不到6%的雞蛋是籠飼雞蛋,且預計於2025年全面禁止籠飼母雞;排名第二、年產16億顆雞蛋的法國雖然數據沒有德國漂亮,但也有超過半數的蛋雞生活在平飼或放養的環境中;奧地利和盧森堡則已經完全禁止籠飼母雞。

不過歐洲各國之間的差異大,在波蘭、匈牙利、葡萄牙、捷克等國,籠飼雞蛋仍是主流,全歐洲大約有48%的雞蛋來自籠飼環境,通常不會直接在零售商店販售,而是作為食品加工品販售給其他廠商。

而在台灣,非籠飼雞蛋還不是主流,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就表示,台灣非籠飼蛋雞的蛋場比例雖逐年增加,但目前只有15%。幸好連鎖超市已經看見「動物福利雞蛋」的需求,全台家樂福皆設有動福蛋專區,全聯及大潤發則有部分分店設置專區,好市多則只售動福蛋。

歐盟執委會已經宣佈2027年將開始逐步結束「籠飼世代」,澳洲也預計在2036前全面淘汰格子籠,關注農場動物之福利已是全球趨勢。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Compassion in World Farming, CIWF)便指出:「2021年,至少有55%的農場動物離開籠飼環境,雖然蛋雞佔大多數,但仍相當振奮人心。」

延伸閱讀:歐盟執委會回應公民請願 承諾2023修法禁止籠飼動物
牧場動物福利敬陪末座 澳洲擬於2036年前淘汰格子籠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