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心「植物肉」攪亂肉品市場?泰國政府擬立規範植物性食品

購買到「植物香腸」,你會覺得它是「肉」嗎?圖片來源/Getty Image

記者吳昱賢/綜合報導


走進超市,在肉品區附近就能找到「植物肉」或是「乾淨肉」專區,逼真多汁的植物肉雖然價格稍高,卻是肉食者邁向素食的第一步,近年來越來越受到消費者喜愛,不少冷凍食品廠商也推出「植物肉雞塊」、「蔬食水餃」等品項,不過未來要在超市找到這些產品可能需要多留意了!法國、南非政府認為部分品名會誤導消費者,已通過法案限制詞彙使用,最近泰國政府也計畫跟進,部分禁止植物性產品使用與「動物」相關的品名。

延伸閱讀:【「肉」&「奶」的名詞爭奪戰(上)】植物肉不是“肉”? 法國禁植物肉用肉名 詞彙爭奪戰全球開打z3

近日,泰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公布《替代性(植物性)蛋白產業治理草案》,計畫部分禁止與動物相關的產品名。與法國、南非不同,考量某些食物的「物理特徵」明確,允許產品使用雞塊、碎肉、肉餅、香腸、培根、義式辣腸、烤肉等品名,但必須加上「來自植物」或「來自[主要成分類型]」的術語,昆蟲肉、培養肉也在此規範內。

*註:上述品名的英文與泰文都不含「肉」(meat、nueã)。

產品命名必須使用泰文,也可以附加英文標籤,但必須與泰文命名所使用的詞彙保持一致。而常見的「植物肉」因為有「肉」(meat)一字不得使用,「可能誤導消費者」的狀況也被禁止。像是特定動物名稱(牛肉、豬肉、雞肉)、肉類品種名稱(黑豚),或是肉類等級的相關名詞(安格斯、和牛),「潔淨肉」、「乾淨肉」等詞彙也不得使用。


泰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明確指出,所有植物性食品都需要在標籤上顯示食品營養價值,從熱量到微量營養素,以及任何與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健康的成分相關的資訊。他們指出:「製造商不得在包裝標籤的正面或背面使用任何動物的圖像、符號或標記。」

而針對牛奶部分,泰國的規定較為寬鬆,只要明確指出是來自植物來源,就可以使用「牛奶」和「奶飲料」等品名,像是杏仁奶、混合堅果的豆漿(如果含有多種植物來源)或七穀植物奶混合飲料(用於穀物飲料)。

製造商也不得使用一般被認為是某些乳製品獨有的名稱,如「切達」或「莫札瑞拉」,或表明與傳統乳製品等同的短語,如「優格風格」或「切達起司風」。此外,任何與傳統乳製品行業特定製程的相關術語也不得使用,像是牛奶的「全脂」或「脫脂」,以及乳酪的「成熟」。

事實上,近年來越來越多肉品業者向政府抗議,認為植物食品廠商誤導消費者,讓消費者以為某些植物食品為肉品。2022年,法國、南非通過相關法案禁令,撤下所有使用「傳統肉類描述」的植物性食品,除了牛排、香腸等詞彙外,「雞塊」(nuggets)、「肋排」(ribs)、「肉丸」(beatball)、「培根」(bacon)、「雞肉」(chicken)都被禁止。

法國因為立法瑕疵,再加上歐盟的公平交易原則,政策執行不斷延宕,今年(2024)4月法國國務委員會(Conseil d’État)再次宣布暫緩執行,委員會認為歐盟成員國可能無權採取國家措施來規範、禁止植物性食品的命名。即便如此,還是不難看出植物性食品廠商在全球面臨的相同困境。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