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昱賢 綜合報導
隨著川普政府大幅削減聯邦研究經費,美國各地的實驗動物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不少研究機構已傳出大規模安樂死與動物移置困難情況。這場危機不僅危及重要的生物醫學研究,更引爆動物福利與科研倫理的廣泛討論。
最引人關注的案例發生在西維吉尼亞州摩根敦的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4月初,由於聯邦資金中斷,數百名研究人員被解僱,館內超過900隻實驗動物陷入無人照護的困境。儘管約三分之二的動物(以小鼠、少數大鼠為主)成功轉移到大學實驗室,但約300隻動物最終被迫安樂死。
這僅是冰山一角。專家指出,實驗動物研究需要穩定、長期的資金與專業照護,突然中斷資源不僅令多年心血付諸流水,也使科學家面臨兩難:繼續飼養將帶來龐大開銷,而大量安樂死則可能引起公眾憤怒。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專家保羅·洛克(Paul Locke)坦言:「這是一場道德與科學的雙重災難。」
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正推動以「器官晶片」等替代技術逐步取代動物實驗。然而,美國醫學進步協會(Americans for Medical Progress)的科學政策總監娜歐米·查蘭巴基斯(Naomi Charalambakis)提醒:「我們期待能最終擺脫對動物的依賴,但目前還未達到完全替代的程度。」
受衝擊的不僅是小型實驗動物,非人靈長類動物也深陷危機。華盛頓國家靈長類研究中心(Washington National Primate Research Center)擁有逾800隻靈長類,若聯邦落實「間接成本」上限,恐每年損失約500萬美元,導致大規模縮編。主任黛博拉·富勒(Deborah Fuller)直言:「這可能摧毀我們多年建立的基礎設施。」
動物權益團體對此表現兩極。白袍浪費計畫(White Coat Waste Project)高層賈斯汀·古德曼(Justin Goodman)認為:「對許多動物而言,在被用於實驗前就被安樂死或許是較好的結局。」但哈佛大學法律專家安·林德(Ann Linder)憂心,當前缺乏統一規範與監管,人力裁撤可能讓動物福利陷入危機。
前NIOSH研究員凱爾·曼德勒(Kyle Mandler)則表達無奈。他的研究因中止,約二十隻小鼠遭安樂死,他感嘆:「牠們的生命與犧牲全都白費,這令人心碎又憤怒。」
保羅·洛克博士呼籲,這場危機應成為「警鐘」,讓各界正視如何以更周延、負責任的方式,逐步轉向替代動物研究的解決方案。「我們不能接受屠殺數百萬動物作為成本削減的代價,這既不符合社會期待,也不符合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