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in
Join
Sign in
Welcome!
Log into your account
your username
your password
Forgot your password?
Create an account
隱私權政策
Sign up
Welcome!
Register for an account
your email
your username
A password will be e-mailed to you.
隱私權政策
Password recovery
Recover your password
your email
Search
動物友善網
動物友善網
主頁
伴侶動物
農場動物
野生動物
實驗動物
展演動物
專欄與投稿
未分類
聯絡我們
Search
最新報導
野生動物
保有中國貓熊 租金太高昂 芬蘭、英國無力負擔 皆擬歸還
2023-01-31
Read more
野生動物
食用量銳減 日本捕鯨業者最後一搏 設置“鯨肉販賣機” 被動團評為苦撐
記者 吳昱賢/報導 自動販賣機產業發達的日本,街頭上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產品的販賣機,紅豆湯、飲料和鮮花都可以成為商品。不過最近一款出現在東京的自動販賣機卻引起爭議,原來這台販賣機販售的是「鯨魚肉」!受到飲食習慣、民眾意識改變影響,鯨魚肉消費量逐年下降,業者為了重新推廣而做出最後一搏,試圖以「鯨肉販賣機」力挽狂瀾,保育團體則批評此舉是「苦撐殘酷的捕鯨產業」。 綜合日媒報導,二戰後時期,鯨魚肉是日本民眾的主要蛋白質來源,但在1960年代後,由於豬肉、雞肉和牛肉變得容易負擔,鯨魚肉消費量逐年下降。根據農林水產省資料,日本消費者在1962年吃了23.3萬噸鯨魚肉,超過牛肉的15.7萬噸和雞肉的15.5萬噸;而在2021年全日本只消費了1,000噸鯨魚肉。 除了飲食習慣改變,民眾的保育意識也讓多數通路商不願上架鯨魚肉。發明「鯨肉販賣機」的捕鯨公司「共同船舶」創辦人德郎秀樹坦言:「現在主要的超市不會販賣鯨魚肉,因為他們怕反捕鯨團體的抗議。我們知道有些民眾很想吃鯨魚卻吃不到,這就是我們設立自動販賣機的目的。」 仔細看鯨肉販賣機,機器銷售各種鯨魚肉產品,包括從冰島進口的魚肉、燻肉罐頭,也有新鮮的鯨魚肉供消費者選購,可作為生魚片食用,價格從1,000日圓(約7.7美元)至3,000日圓(約23美元)不等。「共同船舶」表示,目前已經在東京設立7台這樣的鯨肉販賣機,發言人久保好介表示:「銷售量超過我們的預期,儘管這些產品並不便宜,但還是受到一定程度的歡迎。」 對此,鯨魚與海豚保護協會(Whale and Dolphin Conservation)認為該公司正在做一種「絕望的嘗試」,試圖「支持日本殘酷、逐漸衰敗的鯨魚產業」。他們在聲明中表示:「這種行銷模式令人不寒而慄,該公司試圖扭轉日本鯨魚肉消費下降的趨勢,但殘忍虐殺鯨魚的捕鯨業不應該存在。」鯨魚與海豚保護協會發言人Astrid Fuchs補充,2020年日本政府提供50億日元(約3800萬美元)補貼來支持捕鯨業。 面對外界批評,久保好介不以為意,他認為「反捕鯨」雖然是歐美趨勢,但在日本這樣的聲音只是少數,他強調:「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到目前為止這些自動售貨機有多受歡迎。」鯨魚與海豚保護協會日本代表Katrin Matthes則表示:「將鯨魚肉訴諸國家身分認同是一個奸詐的手段,但它能否成功是一個大問題。目前看來,公眾並沒有受到它的影響。」
2023-01-31
閱讀全文
伴侶動物
中國「友善寵物社區」花落成都蓓蕾! 進行社區營造 發現寵物是串接兩代人的橋樑
新聞小組 / 報導 當友善動物城市喊得震天價響時,友善動物社區就顯得稀有了!為了改善人犬衝突和動物的居住福利,2019年台灣農委會執行「友善動物社區共融實作計畫」,向村里民眾、動保團體和大專院校尋求創新方案,結果由高雄市三民區豐裕里以「動物幸福社區」脫穎而出,社區裡的各式貓屋確實令人印象深刻。中國近來也出現了一處友善寵物社區,隨時可見的人狗繪圖和溫馨標語,吸引媒體競相報導,最令人驚訝的是這個社區不在以動保先進程度知名的深圳或珠海,而是在四川的成都。 位於成都新高區的蓓蕾社區,面積為0.7平方公里,常居人口約2萬4千多人。走在社區街道上,時時可見貼有「寵物友好商家(中國說法)」標示的店面,而路邊設置的大撲克牌形狀看板上,繪著各式人寵漫畫,並一式寫著「遛狗拴繩,嘴套跟上」的字樣,十分吸睛。當訪客知道社區通過民主協商方式制定出有13條條文的《社區寵物友好公約》時,不免訝異。 事實上,以老院落為主的蓓蕾社區在2020年7月掛牌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而在進行更新工程時,並沒有成為寵物友善社區的規畫,重點工作是在街道路段設置具有藝術美感的導視系統、打造文明藝術空間、引進多元文化業態等,但因而吸引了酒吧、咖啡館、畫廊、社區書店和手作工作室等新穎商業先後到此聚集,不僅成為年輕人流連的地區,連經營者也多是年輕一輩。 出人意料的,是隨著越來越多喜歡養寵物的年輕人在此佇留和居住,原本就存在的養狗居民和不養狗民眾的衝突,竟更加激化,在人和寵物都增多時,衝突點已不止是遛狗不牽繩和狗隨地排泄這類指責而已,連寵物之間的摩擦都變成主人之間的紛爭。 蓓蕾社區黨委副書記包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同時想讓更多年輕人投入社區營造和治理的工作,找到了一個由年輕人組成的在地文化創意機構,並啟動「社區故事學院」計畫,於2021年初在街巷博物館舉辦了一次展覽,其中設置「定製我心目中的美好生活」留言板。結果留言板上密密麻麻貼了幾百則留言,整理後發現,過半都是抱怨「不文明養寵」的行為,例如會在路上踩到狗屎、貓狗隨地亂竄等,讓包慶吃了一驚,也因此下了要推動人寵雙向友好型社區的決心。 投入新項目之前,免不了要先進行市調,2021年5月蓓蕾社區針對養寵和不養寵兩個族群的居民,設計了相關問題和進行問巻調查,結果雙方各說各話,養狗人自認循規蹈矩,繫了牽繩也撿了糞便,而另一方的反應卻是截然不同。尤其讓養狗人感覺委屈的,是一些民眾在埋怨路上的狗屎時,並嚷嚷要把狗趕出社區;而帶狗遛躂時還得和跳廣場舞的大媽們爭場地。 包慶了解要改變人們既有的觀念不容易,而養寵和不養寵這兩個族群明顯缺乏理解和溝通,唯有想辦法讓彼此接觸和交流。於是蓓蕾社區走出了第一步,召集6位養寵派的核心人士作為骨幹,他們有的長期收容流浪狗、有的是養了酒吧街的「名媛犬」,因此很快就組建起社區內養寵人的群組,規模達到262人。 這個養寵群組除了交流養寵心得之外,也發揮了協尋走失犬隻等功能,最終和不養寵的居民進行了7次實體和視訊會議,花了一年時間,研商出雙方滿意的13條《社區寵物友好公約》,雖然不出繫牽繩和撿狗便等基本規範,但已大致弭平了兩族群之間的衝突。 2022年3月蓓蕾社區更進一步建立了一個寵物友好商家聯盟,商家同時和養寵族群共同製訂寵物友好地圖,標註養寵族群習慣的遛狗路線、時間,及寵物可以會合打鬧、遊戲的地點,讓不喜歡狗的居民可以藉此迴避。這個地圖後來還發展出一個微信的小程式,供所有居民查閱。 社區中的氛圍很快改變了,當工作團隊和社區中的學校共同舉行文明養寵倡導行動、流浪動物關懷行動時,家長表現出積極態度,原訂60個活動名額,報名第一天就湧進300人,而養寵族群也開始把關注範圍擴展到動物醫院和收留流浪狗的機構,「人寵雙向友好型社區」至此成為社區治理的重要一環。 蓓蕾社區不是官方打造的文明養寵樣板,而是民間從內心流露、自然綻放的友善寵物花朵,希望這樣的花朵能日漸繁盛,遍布中國各地。 延伸閱讀 中國疫情再起 寵物安置兩樣情 上海寵物犬遭打死 深圳建“寵物方艙醫院” 深圳之後中國第二地 珠海也禁食貓狗! 中國決議修法全面禁食野生動物 深圳市詳列10種可食用家禽畜獲讚歎
2023-01-27
閱讀全文
實驗動物
臺灣年用萬隻實驗兔 替代動物實驗能否成為救星?
2023-01-26
伴侶動物
兔年到來 動物福利的未竟之業:寵物兔的繁殖管理
2023-01-25
伴侶動物
犬貓外的同伴動物第三勢力?台灣養兔狀況概述
2023-01-23
伴侶動物
把握春節假期 帶毛孩走春趣 全台寵物狗公園和活動區 恭候訪客
2023-01-23
野生動物
“ 吃一條淡水魚,相當喝一個月毒水” 美國研究驚人發現 化學污染嚴重超標 人類動物都受害
2023-01-20
伴侶動物
一隻夜市贈品兔 催生台灣第一個兔子保護團體 愛兔協會理事長吳盈瑾專訪
2023-01-19
野生動物
保護瀕危鯊魚、鰩魚 賴比瑞亞制定行動計畫過度捕撈導致海洋危機 政府將引導漁民知法守法
2023-01-19
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
保有中國貓熊 租金太高昂 芬蘭、英國無力負擔 皆擬歸還
野生動物
食用量銳減 日本捕鯨業者最後一搏 設置“鯨肉販賣機” 被動團評為苦撐
野生動物
“ 吃一條淡水魚,相當喝一個月毒水” 美國研究驚人發現 化學污染嚴重超標 人類動物都受害
Load more
專欄與投稿
寵物天地
【寵物天地】可憐的狗貓必有可恨的飼主
「可憐的狗貓必有可恨的飼主」,這是筆者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以每逢年關將屆便大量出現的「年獸」而言(詳見2022/03/16「現代版年獸傳說 毛髮糾結趾甲長 被疏忽的毛孩模樣慘」一文),堪稱最為經典的代表。 延伸閱讀:【寵物天地】現代版「年獸」傳說毛髮糾結趾甲長 被疏忽的毛孩模樣慘 除了應景的年獸以外,還有哪些可憐的狗貓?以筆者的「寵物店經營管理課程」為例,無論台灣或大陸、無論老闆或員工,我總是在課堂上大聲呼籲店家放棄「咬人的狗貓」與「打結的狗貓」,集中精力把優質顧客服務好即可,放生可憐的狗貓以及可恨的飼主。 原因何在?根據筆者過去擔任店長以及管理門市的經驗,「咬人的狗貓」經常導致美容師受傷而無法上班、而且飼主不會承擔任何責任,「打結的狗貓」多半隱藏外寄生蟲或者皮膚問題、造成飼主的誤解而產生糾紛;店家不但血本無歸、損失慘重,甚至必須面對莫名其妙的指控! 然而店家的反應幾乎千篇一律:狗貓好可憐喔,我實在不忍心! 因此無法拒絕飼主的苦苦哀求,把筆者的交代與提醒拋在腦後,本著熱愛寵物的初衷為其服務;結果卻是真心換絕情,一如我過去的經驗般:許多美容師不但受傷,甚至被顧客網路霸凌! 本應受到細心呵護卻淪為「可憐的狗貓」之原因?筆者追根究柢如下: 1.現代版年獸: 當初由於衝動或者流行而飼養狗貓,後來才發現遠比想像中複雜與麻煩,雖然對此已經興趣缺缺,但基於良知仍繼續飼養,除了滿足吃喝拉撒的生存需求外,平時幾乎無視於狗貓的存在,導致趾甲過長且毛髮嚴重打結,直到過年了才一併處理其外觀。 2.咬人的狗貓: 狗貓必須從小就進行社會化和減敏訓練,以免送到寵物店洗澡及剪毛時兇性大發,萬一咬傷美容師或助理的話,不但造成店家與飼主的困擾,還會面臨沒人敢服務的窘境;可惜許多飼主並未重視上述的訓練,因而產生狗貓難以美容或就醫的問題。 3.打結的狗貓: 飼主除了提供狗貓吃住外,其他居家照護皆付之闕如,由於未能經常梳理毛髮,時間一久便會糾纏打結;如果飼主沒有意願及能力幫狗貓梳毛,至少每七到十天就該送到寵物店處理,請美容師幫狗貓洗澡或者梳毛,否則打結的情形將會更加嚴重。 本應善盡責任義務卻淪「為可恨的飼主」之原因?筆者解說分析如下: 1.錯誤的第一步!不斷上演的悲劇: 飼養前未能深思熟慮便貿然行事,根本不具備條件且尚未做好準備,尤其時間、金錢與心血的不足或缺乏,使得照顧寵物成了負擔而非樂在其中;由於無法將寵物轉送他人,於是硬著頭皮繼續養下去,但卻提供不了應有的照護,只好犧牲狗貓的生活品質。 2.為何忽視寵物?常見的惡性循環: 不願幫狗貓梳毛→而且未準時洗澡→造成全身髒又臭→所以飼主不靠近→因此感情有距離→打結後只好剃光→再加上骨瘦如材→故毫無美感可言→昔日的好景不再→雙方如同陌生人→寵物被嚴重忽視 3.為何無情棄養?常見的惡性循環: 由於原始的動機有問題:想養寵物而非想愛寵物,因此飼主光享受不付出;一旦狗貓出現行為問題或罹患重大疾病時,這類飼主通常不會設法解決而是直接棄養。 除此之外,當狗貓老化而不再可愛,加上照顧起來比較麻煩,喜新厭舊的飼主便將之拋棄,重新購買或認養年輕的狗貓,甚至終其一生都是如此惡劣。對我而言,以上皆來自飼主的忽視,無論有心或者無意皆然,忽視乃是最粗暴的虐待,尤其對於極度依賴人類的狗狗而言更是如此,比較獨立的貓咪恐怕也難以忍受這種待遇吧? 失格的飼主固然可恨,無辜的狗貓何其可憐?相較於狗貓所帶來的幸福與快樂,人類所付出的代價實在微不足道。 拜託大家,面對毛小孩的需求與問題,千萬別再視而不見,以免狗貓落得悲慘的下場,請扮演稱職的家長,而非成為令人痛恨的飼主!
2023-01-17
寵物天地
【寵物天地】任牠病痛折磨 或是送去安樂? 說不出的告別 椎心抉擇
作者/ 張御丞( 輔仁大學「寵物生命關懷與陪伴」課程講師 ) 三寶媽是我的多年好友,外號來自家中三隻狗狗:波波、樂樂、嘟嘟,上週她忽然一早來電,不但聲音沙啞且語帶哽咽,詳細追問之下才知道,除了嘟嘟的病情惡化使得她徹夜未眠外,她必須盡快做出抉擇:讓嘟嘟繼續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還是提早終結以擺脫病痛的折磨?無論最終的結果如何,對於三寶媽夫妻而言,都將是最痛苦的決定。 由於嘟嘟已經高齡16歲,加上心臟的狀況欠佳(肺積水),因此當他清醒時總是不斷咳嗽,近年來連排泄都發生問題,想要小便時會不由自主原地打轉,但經常打轉許久卻尿不出來,因此每當嘟嘟開始打轉時,三寶媽必須以雙手圍著他,以免轉得頭暈腦脹而踉蹌倒下;當嘟嘟大便不順而腹部脹痛時,三寶媽便立即抱起他按摩腹部,甚至必須擠甘油球幫助他排便。 去(2022)年三寶媽動了一個不小的手術,由於擔心自己術後無法將嘟嘟照顧好,因此當時曾經慎重考慮是否讓他安樂,但是多年來三寶媽與嘟嘟情同母子的真心熱愛,加上朝夕相處以及患難與共所積累的深厚情誼,始終讓她無法下定決心,直到醫師發出最後通牒。 三寶媽的健康於今年三月開始出現警訊,走不到200公尺便幾乎無法喘氣,經過多次的詳細檢查之後,才發現三條冠狀動脈都阻塞了,她在短短80天內進行了兩次手術,第二次手術前甚至確診染疫,幸好手術後的復原狀況十分理想,總算暫時解除了心頭大患。 但最近半年來三寶媽難得一夜好眠,幾乎每天皆必須半夜起身照顧嘟嘟,除了避免三寶爸被吵醒而影響工作外,擔心嘟嘟的健康安危才是主要原因,她通常從清晨補眠到早上八九點,然後再前往醫院進行心肺復健,但卻經常由於整晚沒睡導致血壓升高,並引發胸悶而無法照常復健;雖然三寶媽甘之如飴、歡喜做且甘願受,但是長期沒日沒夜的後遺症終於爆發了----某一天下午台北難得放晴,於是她帶著狗狗去公園散步,不料才出門就感覺不適,若非命大恐怕回不了家! 主治醫師早就嚴厲警告三寶媽,她的身體禁不起如此的折騰,而且隨時有可能死亡,加上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當務之急便是充分睡飽以降低風險,因此三寶爸迫於無奈,忍痛提出安樂的建議,他再三強調:老公不能失去妳!何況家裡還有波波和樂樂! 電話中的三寶媽聲淚俱下,回憶她與嘟嘟的點點滴滴:她親眼看著嘟嘟出生,已經發紺的瘦小身軀以及獸醫師急救的畫面歷歷在目,曾經因為頑皮啃咬除蚤項圈以致口吐白沫,且數度由於紫斑症(血小板過低)而送醫急救,還好每次嘟嘟都能過關,才有這些年的幸福時光! 她還分享了前一晚的過程,也是讓她徹夜未眠的原因: 白天只要三寶媽坐下休息便立即討抱,且晚上非貼著她否則無法入睡的樂樂,由於每晚被吵得睡不好而發飆兇嘟嘟,三寶媽為了阻攔樂樂竟然被咬到眉心, 一發現不慎誤傷三寶媽的時候,樂樂便立刻愧疚地躲到床底下,雖然她毫無任何一絲責怪樂樂的意思,但是樂樂無辜的眼神卻令她十分不捨,加上當時嘟嘟吸不到空氣而激烈咳嗽,除了輕拍他的背部加以安撫外、只能眼睜睜看著他無助地受苦! 三寶媽顫聲問我:到底該如何抉擇? 未曾經歷這種天人交戰的讀者,絕對無法體會心如刀割的煎熬,你必須親自宣判心肝寶貝的死刑,然後滿懷罪惡感地度過有生之年… 儘管我感同身受,仍然提出了建議: 嘟嘟已經毫無生活品質可言,並且嚴重影響妳的身體健康,相信這絕對不是嘟嘟所樂見,放手讓他走,對彼此都好,就算嘟嘟即將與妳分離,他仍是妳心中的一部分。 幾天後三寶媽傳了幾行字以及一張嘟嘟熟睡中的照片給我:和你討論後終於決定,讓嘟嘟從病痛中解脫,或許他知道這是最後一次的洗澡,所以洗完就非常認份的乖乖睡覺。 此時我不禁想起「當人有了狗(PACK of TWO)」作者卡洛琳·奈普(Caroline Knapp)的感嘆: 我們與狗兒這種接近完美的關係中,唯一美中不足的瑕疵就是相處的時間太短。
2023-01-09
寵物天地
【寵物天地】 餵養流浪動物的兩難?
作者/ 張御丞( 輔仁大學「寵物生命關懷與陪伴」課程講師 ) 最近在臉書上看到一個由某位「餵養流浪動物者」所提出的問題:如何透過「動物保護法」保障其「可以在某個範圍內繼續餵養流浪動物」的權利?筆者雖然不知道真正的答案,但可以確定這只是冰山一角。 據我所知,光是新北市一年便接獲上百件與之有關的申訴案件;支持餵養者與反對餵養者的衝突不斷在各地發生,雙方的立場不但涇渭分明、而且各自擁有大量支持者,業已成為台灣社會長期存在的難題之一。 有鑑於此,多年前某些縣市政府便已致力於「餵養管理政策」之推動,包括 台北市、新北市、台南市等;以「新北市動保處」為例,自105年起定期舉辦「流浪毛寶貝乾淨餵養」講習,並於課程結束後發給「流浪毛寶貝乾淨餵養卡」和不鏽鋼製的「心食器時代」食盆。 「流浪毛寶貝乾淨餵養」講習的第一個重點: 餵養者應使用器皿(例如:上述的「心食器時代」食盆)餵食,且事後必須立刻收走器皿、同時清理環境,以積極建立乾淨餵養習慣、避免造成髒亂。 簡言之,無論餵食飼料、罐頭或鮮食皆然,周圍環境必須保持乾淨,以免製造髒亂干擾他人,就是典型的乾淨餵養;如果食物未能放在器皿上,而是將之直接倒在地上,一旦流浪狗貓沒吃完,且事後未能加以清理,便可能腐敗、發霉或生蛆而造成附近居民的困擾。 除此之外,當年的「新北市動保處」陳淵泉處長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經特別強調: 如果你要餵養貓狗的話,要引到比較偏僻不影響人的安全跟衛生的地方去餵養。 因此「流浪毛寶貝乾淨餵養卡」背後印有「注意事項」,內容如下: 本卡每年換證一次。本卡為「流浪毛寶貝乾淨餵食」講習人員之身分證明,應妥善保管,不得借與他人使用。持用本卡遵守流浪毛寶貝乾淨餵食守則,否則回收本卡。 意即「流浪毛寶貝乾淨餵養卡」的持有者,必須遵守「盡量遠離人群」以及「維護環境衛生」兩大原則,而非隨意到處餵養,否則將取消資格。 「流浪毛寶貝乾淨餵養」講習的第二個重點: 透過餵養讓流浪狗貓可以存活且願意親近人類,以方便執行TNR(Trap捕捉-Neuter 結紮-Return 放回),進而有效控制流浪狗貓數量,並降低人類與流浪狗貓之間的衝突。當流浪狗貓絕育之後,因發情而來的叫春或打架等問題將大幅改善,比較能夠獲得附近居民的接受與支持;流浪狗貓的數量不但能夠有效減少,同時可以避免因過度繁殖而導致其生存空間受到壓迫。 「流浪毛寶貝乾淨餵養」講習的第三個重點: 除了各種相關的法規之外,還分享了乾淨餵食的案例與理性溝通的技巧,以避免「餵養流浪動物者」和「反對餵食的居民」之衝突。 透過「乾淨餵食」改善環境衛生問題並減少流浪狗貓數量以後,必須再加上良好且充分的溝通,方能循序漸進營造友善動物社區、改善流浪狗貓的生存環境與品質,並為其謀取最大的福祉。 新北市「流浪毛寶貝乾淨餵養」講習至今已舉辦了至少十期,除了上述的三大重點外;希望透過「乾淨餵養卡」建立「乾淨餵食地圖」,將流浪犬貓數量分區統計並建立檔案庫,進而協助流浪狗貓的管理與防疫,則是推動本政策的終極目標。 對我而言,由於人類自私棄養而造成狗貓流落街頭,才會出現後續的餵養行為,因此筆者期盼政府能夠更加重視源頭管理,除了落實寵物登記並教育民眾「終養不棄養」的重要觀念,方能達到零棄養的最高境界,如果沒有流浪狗貓的存在,何來餵養可言? 無論各位讀者是否認同新北市動保處的作法,無論您居住地的動物保護處或動物防疫所是否將「餵養流浪動物」納入管理;總而言之,如果餵養流浪狗貓後未能妥善清理而影響環境衛生,將可依「廢棄物清理法」第27條第9款、第50條,處1200元至6000元罰鍰。
2023-01-03
寵物天地
【寵物天地】歡迎加入寵物業 但請勿過度樂觀 謹慎解讀各項數據 注重行銷也不輕忽基本功
作者/ 張御丞( 輔仁大學「寵物生命關懷與陪伴」課程講師 ) 十二月出刊的某財經雜誌大幅報導了寵物商機,一如以往、使用非常聳動的標題:毛小孩嬰兒潮來襲!全台六百億大餅怎麼吃? 首先要提醒各位讀者一件事:由於媒體通常報喜不報憂,因此切勿過度樂觀;對於摩拳擦掌打算加入寵物產業大展身手的夥伴而言,每年高達六百億的商機,當然是個天大的好消息,但該數字到底從何而來? 檢視農委會最近十來年所發布的家犬家貓數量,以狗狗為例,無論100年較98年暴增26萬隻狗(成長約20%)、102年較100年暴增21萬隻狗(成長約13%)或者108年較106年暴減24萬隻狗(衰退約13%)、110年較108年暴減30萬隻狗(衰退約20%),皆未提出任何解釋或說明,不免令人質疑該數據的正確性;家貓的數量亦曾經出現暴增的情形,且同樣沒有任何解釋或說明。(詳細數字請參閱「全國家犬貓數量調查統計表」) 除此之外,106年的家犬家貓數量共約250萬隻,為最近十來年的最高紀錄,當時號稱一年500億商機,但110年只有約210萬隻,卻反而喊出一年600億?或許可以解釋成「106年的飼主平均每個月只為寵物花費1,700元(250萬x1,700x12=510億),110年的飼主則是平均每個月為寵物花費2,400元(250萬x2,400x12=604.8億)」;但每個月花費由1,700元暴增至2,400元(成長約41%)的原因何在?由於經濟好轉所以飼主收入增加,因此願意在寵物的身上花更多錢?當然不是,尤其過去兩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台灣大部分人的收入有減無增! 總而言之,無論農委會所發布的數字是否正確無誤,大多數寵物同業的共識為「狗狗數量一路下滑創新低、貓咪數量一路上升創新高」,此乃想要投入寵物市場者所必須重視的兩大趨勢;以十月份的新聞報導為例,根據行政院農委會「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顯示,一到八月的家貓為86,496隻、家犬則是73,067隻(兩者皆包括購買以及認養),貓咪的登記數量已經連續兩年超越狗狗;以英、法、日等先進國家為例,最終貓咪的數量必定超越狗狗,台灣自然也不例外,應該不出五年時間,貓咪就會比狗狗多。 接著,提醒各位讀者第二件事:台灣沒有「寵物營養師」,切勿擅用以免觸法;以該報導中的某連鎖寵物店為例,其高階主管在訪談中提及「寵物營養師認證資格」,由於無從得知詳情,因此只能請大家小心。 今年年中某位熱心的人氣獸醫師,已經數次在臉書發出善意的呼籲:台灣沒有「寵物營養師」,請勿自稱「寵物營養師」;某家聲稱與「寵物營養師」合作研發產品配方的廠商甚至因此而公開道歉。 最後,提醒各位讀者第三件事:行銷與包裝固然非常重要,但必須兼顧基本功;傳統業者的基本功雖然扎實,但大多不擅長宣傳行銷與精美包裝,新進業者則幾乎都是箇中好手,而且通常因此而取得一席之地。 近年來由於媒體的大量報導,加上報喜不報憂的共通特性,使得各行各業爭相進入寵物市場,包括許多虛實通路在內的零售業大咖;短期內固然可以透過宣傳行銷與精美包裝引領風騷,但早晚必須接受消費者對於基本功的檢驗,包括: 1.是否真心熱愛寵物?與業者的初衷情懷有關。 2.是否真正瞭解寵物?與業者的專業知識有關。 3.是否真正瞭解飼主?與業者的養寵經驗有關。 來自內政部以及農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一到八月的台灣出生人數約九萬人,同期間的新增寵物則將近十六萬隻,貓狗登記數量已經遠遠超過新生兒;台灣的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相較於傳統的生兒育女,年輕人更傾向不婚不生,或者飼養寵物當作慰藉。 如上所述,寵物產業不但已經成了當紅炸子雞,而且百家爭鳴的局面將會持續升溫;因此筆者特地撰寫本文,希望可以協助大家少走彎路並避開陷阱,進而找出一條最符合自身條件的發展之道。 歡迎加入寵物業,讓我們一起為人寵創造更幸福美滿的生活!
2022-12-28
動物當代思潮
【動物當代思潮】講座報導/生命教育沒有「絕對值」 生命教育講師對動物保護的反思
本文改寫自「『疫』同生活的一件好事愛動物」系列講座場次一「興高采烈帶牠回家,可是那然後呢?」,講者為新北市戶外與海洋教育中心主任顏端佑。活動主辦單位:好好愛牠協會,合辦單位:關懷生命協會、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系、臺大永齡「關懷生命、愛護動物」專案、動物當代思潮、社團法人台灣友善動物協會。 作者:李奕萱(動物當代思潮特約記者) 養著鬆獅蜥、蘇卡達象龜、玉米蛇的獨特高中實驗室 新北市戶外與海洋教育中心主任顏端佑任職於新北市三重高中時,曾收養無數來自新北市動物保護防疫處的外來種動物,將牠們安置於實驗室,讓學生參與照顧,成為活生生的生命教育「教材」。 這個實驗室內外都像個小型動物園,戶外有「工具雞」、「工具兔」幫忙吃掉學校的枯落葉和蟲子;室內則有各種少見的爬蟲類生物:目前正被大量撲殺的強勢外來種綠鬣蜥、走私被抓而沒收的鬆獅蜥、被棄養的蘇卡達象龜、極可能是自行脫逃的寵物玉米蛇等等。 顏端佑讓學生參與照養這些生物,有時他也會帶這些一般人不親近、不熟悉的動物「出差」,宣講生命教育。 實驗室內的動物大多是被棄養,或是從飼養環境脫逃,最後被民眾撿到或通報,因此送到新北市動保處。牠們有些是保育類動物,有些野放會影響原生種生物,因此不開放一般人領養,若顏端佑不接手,這些動物將會面臨人道安樂。 「如果沒有在這裡,就是在冰箱(意指屍體會被冰在冷凍庫)。」顏端佑直言。 而為什麼這些動物會被飼養、又被棄養?顏端佑毫不留情地指出,當動物從「可愛」變成「可怕」,就容易被棄養。例如飼養貓狗時,很多人不會想到看獸醫一次就要一兩千塊、大便有多臭、洗澡跟散步有多花時間、叫聲會吵到鄰居。同樣地,許多人也沒想到小時候可愛、便宜又好養的巴西龜,長大後會咬人;曾經小巧可愛、可以摸的南美巨蜥寶寶,長大竟可以超過80公分,有些還有攻擊性。 死一條蛇與死48隻老鼠,孰輕孰重? 「這是草原巨蜥,牠非常可愛,前一個主人照顧得非常好,身上沒有什麼殘缺,如果牠從小活動空間不夠,尾巴就可能會歪掉,或是腳趾會斷掉。牠很乖,也很懶惰,平常就請學生帶牠出去散散步,很多草原巨蜥是非常兇的,但我學生們有在馴養牠,所以牠個性還不錯⋯⋯」 顏端佑講起這些養在實驗室的蛇、龜、蜥蜴,語氣是感性的,像是在介紹自己的老朋友一般,也對牠們的習性暸若指掌。 可是即便有感情,當他為了養蛇,而飼養一群白白胖胖的老鼠時,他忍不住思考:「我每個月要餵一條蛇兩隻老鼠,我如果養兩年,就要餵掉48隻老鼠——可是如果我一開始就撲殺這條蛇,我只殺了一條蛇。」 對生命輕重的延伸思考 延伸生命的輕重之別到貓狗和其他動物的關係上,顏端佑提起了現行的《動物保護法》。目前法規規定,動物不得任意宰殺,但為肉用、皮毛用,或餵養其他動物之經濟利用目的則不在此限,但同時《動保法》於2017年修訂後,「禁食貓狗」正式入法,任何人都不能宰殺狗、貓或販賣、購買、食用或持有狗、貓的屠體、內臟或含有其成份之食品。 顏端佑質疑:「你為了要養一條狗,得殺一頭牛,到底是狗重要還是牛重要?」他也針對動物保護的「平等」做出「那貓狗能不能吃?」的提問。 除了食用問題外,談棄養動物議題時,顏端佑更拋出「你們贊成撲殺嗎?」的提問,而他毫不避諱地表示,他並不反對撲殺。 這樣的答案似乎有些無情,但顏端佑卻非無情之人,他是一位屢次獲獎的環境、生命教育老師,以跳脫教室框架聞名,常帶學生走入大自然:爬山、溯溪、淨灘,藉此培養對環境的認識與關懷。 那為什麼一位生命教育老師,會贊成撲殺呢?這可能要先談到近年「野生動物遭犬貓攻擊」的狀況,去(2021)年,農委會曾針對「禁止餵食流浪犬貓」舉辦線上會議,匯聚許多長年參與動保的團體及個人,進行激辯。而今(2022)年,「恢復流浪動物安樂死」一題也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通過連署,農委會必須於11月發表回應。 顏端佑的叩問呼應這些未解的難題,探究動物保護「道德」及「平等」該如何衡量。 從人生歷程中找尋答案? 顏端佑的思考脈絡,似乎主要來自生活的點滴。講到貓狗能否食用,他就想到,還小的時候,他的爸爸喜歡吃狗肉,還曾經在野外抓狗,拿去賣肉的攤子,換一鍋狗肉回來吃,在糧食並不豐足的年代,狗肉是珍貴的蛋白質來源之一。 現在時空背景已不相同,顏端佑也強調他不吃狗肉、絕對沒有要鼓勵大家吃狗肉,只是他還是會疑惑:「當我們在選擇動物的生跟死的時候,為什麼有些動物會被選擇?」在可圈養食用動物的時代,去捕捉棲地減少、有絕種危機的野生動物明顯不適當,但貓狗卻是相對尷尬的存在,「禁食」牽涉的並非環境因素,而是道德及情感。 對於這些疑問,顏端佑沒有答案,但分享了影響自己看待生死角度的一件事:他從小由外婆帶大,感情很好,可是外婆失智症後,漸漸失去所有記憶,在他到安養院探望外婆時,注意到為了讓外婆存活,必須使用大量醫療、社會資源,這讓他忍不住想,是否讓外婆死得其所會更好? 生命教育沒有絕對值,只有相對的意義 然而生死的價值由誰定義?又有誰能定義?這都是很困難的問題。 顏端佑嚴厲地稱棄養是「被道德綁架的意識形態」——因為相信放生後,動物可以過得更好,所以才棄養,然而卻沒有想到,這樣的舉動可能會傷害穿山甲、石虎、山羌等野生動物。他甚至提出激進的問題:「既然你要棄養,你為什麼不直接把牠殺掉?」 對於許多人支持的「餵養」、「不撲殺」,他也有同樣尖銳的看法,「當你覺得我們不該撲殺,或是我們該把哪些動物保護好,你有沒有想過你的道德殺了哪些野生動物?」 然而他也同意,這些被棄養的動物,終究是人類繁殖、買賣的犧牲品。因此他不斷說:「生命教育沒有絕對值,只有相對的意義。」 就像做生命教育時的矛盾——他帶小朋友認識生態,本來是想叫大家不要飼養,可是實驗室的動物大多被馴養過,不大會攻擊人類,小朋友看了覺得可愛,反而更想養——在生命議題的面前,沒有人能找到「全對」的作法,而我們也只能像是顏端佑一樣,不斷去提出問題,並找尋自己的答案。
2022-12-27
動物當代思潮
【動物當代思潮】謝業輝/人工智慧倫理:被遺忘的動物案例
本文基於彼得·辛格(Peter Singer)與謝業輝(Tse Yip Fai)刊登於《AI & Ethics》期刊〈AI ethics: the case for including animals〉一文翻譯及重編,對議題有興趣者可點擊連結閱讀全文。文中觀點皆為彼得·辛格與謝業輝共同提出,但為使閱讀流暢,皆以「筆者認為」呈現,實為「筆者與彼得·辛格認為」。 作者:謝業輝(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人工智慧倫理研究員) 人工智慧(AI)在近年是火熱議題,說這項技術對人類有著巨大影響,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有異議,也因為這樣不容忽視的影響力,一門新學科因而在近年誕生:人工智慧倫理。它所研究的問題,正是人工智慧對人類有什麼影響、這些影響都有著什麼樣的倫理問題,以及對於這些倫理問題有什麼潛在的應對方法。這個學科甚至會討論人工智慧對一些非人存在的影響,比如環境,甚至是人工智慧本身──擔心它們會獲得意識從而受苦。 而根據筆者和彼得·辛格的研究,有一個群體也受到人工智慧的巨大影響,但卻鮮有人工智慧倫理學家關注,這個群體就是非人動物。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筆者對動物倫理的態度和意見是基於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而建立,但這並不代表本文只和效益主義者相關。無論你是否認同效益主義、抱持什麼樣的道德立場,只要你認為人的行為應該考量到動物,無論考量的輕重,這篇文章都和你相關。 被忽視的議題 筆者和辛格教授尋找了世界各地的大學人工智慧課程,找到71個課程有公開課程內容,並加以研究。當中只有一門課有勉強地提及動物:這門課簡短地提及了人工智慧可以用在動物生態保育之上,但並沒有提及人工智慧對野生動物作為個體的影響。我們亦仔細閱讀了68份跟人工智慧倫理或管治相關的宣言,當中只有2份有可能可以視為包括動物(它們包含「all sentient beings」,意為所有有知覺的存在)。這些宣言大部份都用了「造福人類」等字眼,而有五分之一的宣言更明示人工智慧應該以人類為中心(humancentric或human-centered)。 人工智慧當然應該造福人類。但如果人工智慧只造福人類,那麼動物的福祉又該如何處置呢?筆者認為,如果人工智慧對動物有影響,那人們便有責任去降低人工智慧對動物的負面影響,甚至有責任去將人工智慧應用在對動物有利的情況上。 人工智慧對動物的影響 人工智慧對動物的影響有三種:一、相關人工智慧是設計來與動物互動的;二、該人工智慧會在無意中(並非設計原意)和動物互動;三、該人工智慧並沒有和動物互動但卻影響著動物。 一些工業式養殖場和研究工業養殖的大學已經有在研究甚至使用人工智慧技術來幫助他們提高生產效率(例1、例2、例3),使用到的技術包括以機器視覺技術來分析動物的動作或外觀來偵測疾病,甚至估算該動物在未來一段時間生病的機會,從而通知養殖場的工人作出相應行動。而通過和實體機械的連接,人工智慧系統甚至可以直接對動物作出不同的行為;但即使沒有接觸實體動物,透過指示工人的行為,也算是與動物的一種互動。類似的人工智慧技術亦被應用於動物園及有動物的家居中,因而和動物有所互動。另一種可能更明顯和動物「互動」的人工智慧,則是專門設計來殺死(為了生態保育或保護農作物)某些動物的無人機。 還有另一些人工智慧的設計原意並非和動物互動,但在使用過程中,會無意間影響到動物。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以人工智慧來進行自動駕駛或輔助駕駛的車輛,它們並不是設計來和路上的動物「互動」的(在某些車款有和車內動物相關的設計)。但即使沒有互動的「意圖」,事實上它們還是會在路上遇到動物,而且很多時會對他們構成危險或傷害。另一個例子是家居的人工智慧掃地(或任何的)機器人。當它們遇到非人類飼養的動物時(它們某程度上有被訓練如何應對動物和他們的糞便),是有機會傷害到他們的。如果是非常細小的動物,例如昆蟲或蜘蛛,則有可能被當作是垃圾而直接抽進機器裡。 而有些人工智慧則可以在非常間接的情況下影響到動物。比如一個和飲食相關的人工智慧推薦系統有可能影響用戶有多大機會吃動物製品,還有吃多少。某些人工智慧也可能會影響人們對動物的態度,舉例來說,你可以試試在Google上搜尋「chicken」,看看出來的結果大部份是什麼──你大概率會發現出現的條目和圖片大部份都與雞的肉有關,而不是作為動物、活生生的雞本身。這些搜尋結果都由人工智慧的演算法所決定,試想像小孩如果從谷歌學習什麼是「chicken」,得到的卻幾乎全是引導他們吃雞的結果,這對小孩對待雞的態度會有何種影響? 上述提到的影響多偏向負面,但人工智慧也可以用來替代一些需要用到動物的毒理實驗,從而可以間接地減少動物的痛苦。 影響不只種類廣泛,而且巨大 除了討論不同種類的影響,更重要的,是討論這些影響有多大。 要估計自動駕駛車在未來會影響多少動物,最好的方法應該是看現在人類駕駛的汽車影響(殺死)了多少動物。這數據其實很難找,但從一些片面的數據,也可以看出受影響的動物的數量龐大。Fernanda Delborgo Abra的研究發現光在巴西的聖保羅州,每年被汽車殺死的「大型和中型」哺乳類動物就有接近4萬隻,而這數據還沒有包括任何非哺乳類動物和小型哺乳類動物。Loss et al的研究則發現在美國每年被汽車殺死的鳥類大約在8千9百萬到3億4千萬隻之間。這些都說明汽車對動物的危險性,而我們可以合理預期,如果人類駕駛的汽車會殺死巨量動物,那麼自動駕駛汽車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特別是在它們沒有被設計成會有意降低對動物的傷害的狀況下。 要估計用在工業化養殖的人工智慧系統在未來會對動物有多大影響,我們應該先了解工業化養殖本身對動物有多大影響:工業化養殖每年在全球養殖了約700億隻陸生動物和1000億隻魚類,而且數量並不是唯一的因素,這些在工業化養殖場的動物大多都承受著極端的痛苦,比如被迫快速成長,以致動物的體重高到其腿部不能承受的程度。所有的工業化養殖動物最後都會被殺死,死亡前則必須承擔生理上的痛苦。 人工智慧在未來很有可能愈來愈流行,筆者認為它將會成為工業化養殖的主流,就算人工智慧在未來只能進駐20%的工業化養殖市場,這也意味著數以百億計的動物的生活將會受到這些人工智慧系統的影響,當中最大的影響,莫過於提高了工業化養殖效益,令動物產品變得更便宜。 此舉短期內除了會讓動物製品的需求上升,長遠更會令素食的產品相對的變得比動物製品昂貴,從而令素食製品或者細胞培植肉等更難替代工業化養殖。而且人工智慧雖然可以讓養殖戶更早的偵測到動物的疾病,甚至是作出預測,在短期內讓動物福利上升,但可以預期因為疾病率降低,養殖戶們很有可能會提高養殖密度(有些人工智慧開發商把高密度養殖視為目標),而這樣的操作,將會重新降低動物福利。 更長遠地說,人工智慧會否讓工業化養殖更難被取代,很有可能是此議題的關鍵考慮。 人工智慧的倫理學分析 在人工智慧對人類的影響的討論中,倫理學家會強調必須將人工智慧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減到最少,而且他們一般覺得人工智慧行業有責任將人工智慧引導到對人類有利方向上。筆者認為在人工智慧對動物造成的影響上面,也應該採取相似的態度──我們不光應該將人工智慧對動物的影響減到最少,並應該嘗試將人工智慧的發展引導到對動物有利的方向上。但由於人工智慧對動物的影響非常明顯是極負面的,本文的討論會集中在和負面影響有關的倫理問題。 倫理問題一:無聲的動物 這裡說的「無聲」,當然不是指動物不能發出物理上的聲音,而是指動物無法做出對改變相關事物的有效表達,而本文所指的相關事物正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的設計,可想而知不會亦無法涉及動物,而且動物不單不能參與設計,連在人工智慧系統出了問題、對他們造成傷害後也不懂得投訴。這和沒有參與人工智慧設計的人類不同,他們雖沒有參與設計,但他們可以就對他們造成的傷害(甚至只是對傷害的預測)作出投訴,從而讓設計者知道他們設計的人工智慧系統出了問題,甚至有機會改變設計。但動物沒有有效投訴和反饋的機制,因此要發現或預測對動物的傷害,就只能靠人類去主動分析和偵測。這對人工智慧的設計者(甚至擁有者)都是一份莫大的責任。 倫理問題二:多大的責任?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要求人工智慧的設計者預測和防止所有對動物的傷害並不現實。也許確實如此,但若完全不去對人工智慧系統對動物的潛在傷害作出預測和找出已有的傷害,並盡量去減低這些傷害,筆者認為是不合乎道德的。人類的嬰兒也不會參與人工智慧的設計,也沒法直接向人工智慧設計者投訴,他們很可能會在受傷害時用哭喊的形式來向身邊人投訴。但假設我們遇到這個情況︰有個人工智慧吸塵機器人在操作時嚇到一個人類的嬰兒,當時沒人在場,成人們也是聽到哭喊聲才走過來,因此不知道是機器人嚇到小孩。我們應該認為因為沒有人可以匯報這傷害,這傷害就並非人工智慧設計者的責任嗎?人工智慧的設計者,有道德責任去預計並嘗試觀察有沒有相關的傷害發生。 另外一個可能被用來反對人工智慧設計者有責任預測和防止對動物的傷害的論證,大概是這樣的:人類本來就會在相似的情況下對動物造成傷害,因此即使該行為的實施者變成了人工智慧,也不應該突然被視為有道德問題。用一個具體例子可以更清楚地說明,如上所述,人類駕駛的汽車一直都有撞死大量動物的問題,為什麼換了人工智慧駕駛就突然有道德問題了? 這裡最重要的回應是:其實人類駕駛的汽車會撞死大量動物一直是個道德問題,只是被人們忽視了,因此就算換了人工智慧,也並非是「突然」有了道德問題。另外,人工智慧可使用高清和廣角的攝影鏡頭,以及比人腦高速很多倍的運算,事實上比人類更容易及更快的可以辨別到動物,察覺到對他們的危險、快速應變。在能力更高的情況下,人工智慧理應比人類駕駛者做得更好,而非將人類做得不夠好之處,當作自身不作為的藉口。 倫理問題三:是人還是人工智慧需要變得更道德? 在本文中,有兩個概念一直沒有被區分清楚:和人工智慧相關的人類(設計者、擁有者、用家、政策法規制定者)的道德;以及人工智慧系統本身的道德。筆者當然認為,人類在設計和使用人工智慧時應該合乎道德,而這樣的道德應該也考量到動物,但由於人工智慧系統很多時候是自主做決定,因此要它們所做的行為合乎道德,似乎人工智慧本身也需要有道德。 而人工智慧要有道德,似乎就需要刻意去建立在它們之內。在人工智慧倫理學界的討論,大致認為有兩種進路:一是從上而下的進路──由人提供道德規則去讓人工智慧去執行;二是從下而上的進路──讓人工智慧透過和人類的互動以及人類的反饋,去自主學習人類的道德。 這兩種進路能保證人工智慧對待動物的方式是道德的嗎?筆者認為有很多值得擔憂的地方,這裡簡短的提及這兩種進路的各一個問題。 從上而下的進路,基本上就是把某些道德理論(或者它們的組合)直接寫進人工智慧系統裡,而且選擇何種道德理論是由一小部人決定;如此一來,就會出現某些人的道德理論並未能保護到某些群體(比如動物)的可能性。而從下而上的進路,也不能完全避免人對動物關心不夠的問題。讓人工智慧去透過和人互動去學習普遍人類的道德,結果就是訓練出對待動物的態度和人類相似的人工智慧;因為人類普遍未能把動物的痛苦和道德地位認真看待,訓練出來的人工智慧,可想而知也不會是動物友好型態。 因此,這個複雜難解的問題,似乎還是需要回到人的道德本身:如果人類不能更道德的去對待動物,便不太可能普遍造出動物友好的人工智慧。然而,人工智慧在未來可能取代很多我們的工作和行為,而且它們的數量會愈來愈多,在人工智慧對動物的影響變得比人類還要巨大之前,人類應該好好反思我們對待動物的態度是否道德,以及是否值得作為人工智慧的榜樣。
2022-12-20
熱門文章
野生動物
兩隻大象過勞致死 促使吳哥窟禁止騎象
2019-06-19
伴侶動物
吳書宇狗園遭火噬 災後重建暫不募款
2020-03-07
伴侶動物
山中地獄繁殖場 意外被警破獲 63隻狗狗沒水缺食物 業者是累犯
2020-04-29
伴侶動物
盲犬成功瞞過收容所、獸醫、飼主數月 沒人發現牠失明!
2021-09-30
伴侶動物
打死狗踢水溝 目擊人不敢吭聲 東興市場虐狗案 以「正當防衛」不起訴
2020-06-30
伴侶動物
浣熊咖啡廳虐待動物遭揭露 負責人先硬後軟終道歉
2020-06-29
Load more
所有文章
伴侶動物
中國養殖的「食用犬」竟是牠們…….
2018-06-04
伴侶動物
越南勞工吃貓狗 台灣《動保法》補強「禁食條款」
2018-06-01
伴侶動物
越南人瘋吃狗肉 80%民眾喜好這一味
2018-05-31
伴侶動物
終止血腥狗肉 立法禁食是唯一的途徑
2018-05-25
伴侶動物
12 Cartoons Your Mom Shouldn’t Let You Watch When You Were Young
2015-12-05
伴侶動物
9 Things That Are Deeply Disappointing Every Single Time
2015-12-04
1
...
717
718
719
Page 718 of 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