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報導
過去,在人類前往太空之前,動物往往被先送上航線測試生物生存能力,目前全球只有俄羅斯(包括前蘇聯)、美國、中國三國有能力完成載人太空飛行,曾使用過的動物包含果蠅、老鼠、猴子、狗、貓等。近年來,印度積極發展載人航太計劃,預計2022年將會執行,而這次,印度表示他們將會使用人形機器人進行測試,而不是送動物上太空!
印度科學作家巴格拉(Pallava Bagla)在《BBC》撰文指出,印度政府已批准提供給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sation, ISRO)的14億美元資金,用於2022年印度首次的載人太空飛行,而過去其他國家在讓人類前往太空之前,動物是第一批被送過去的生物,但印度現在將成為第一個只用人形機器人(humanoid robot)進行測試的國家。
在太空飛行發展的早期,由於擔心人類在失重環境下的生存能力,以及不清楚輻射的危險程度,人們進行了許多實驗,以確定生命飛向太空的安全程度,在1961年人類首次進入太空前,果蠅、老鼠、猴子、狗、貓、黑猩猩、烏龜和蜘蛛等動物,都曾被發射到太空,而這次印度表示,以人形機器人進行測試,能更好地了解在太空中長時間失重和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若是印度的計畫成功,將成為第四個完成載人太空飛行的國家,同時也是第一個沒有先使用動物進行測試的國家。
第一隻登上太空的動物
第一批被有意送上太空的動物是果蠅,發生在1947年,到了1949年,一隻叫做阿爾伯特二世(Albert II)的猴子成為世界上第一隻進入太空的猴子,不過,這些都是次軌道太空飛行,在所有被送上太空的動物中,最知名的就是蘇聯太空犬「萊卡」(Laika/ Лайка),這隻狗狗在1957年11月3日被蘇聯送入太空,是最早進入太空的動物之一,也是第一隻進入地球軌道的動物,而在萊卡進入太空前,人們對於宇宙航行對乘客的影響幾乎一無所知。
在當時,蘇聯科學家決定使用流浪狗作為實驗動物,因為他們認為流浪狗的環境耐受力比家犬更好,能夠忍受極度的寒冷及飢餓,而在這次的實驗中,蘇聯一共訓練了三隻太空犬,為了讓狗適應狹窄的太空艙,三隻太空犬被單獨籠養,籠舍尺寸還被逐漸減小,飼養期長達20天,連續的囚禁使得這些狗狗出現了便秘寡尿、焦躁不安的狀況,此外,狗狗們也被放入離心機,模擬火箭升空時的加速度及噪音,在訓練期間,牠們的血壓飆升、心搏增加了一倍。
最後,在三隻狗中,萊卡被選中執行飛行實驗,但獲選一點都不幸運,因為在當時,蘇聯尚未發展出脫離地球軌道的技術,萊卡所搭乘的太空艙註定無法無法被回收,在一本記述蘇聯航太醫學的書中,規畫此次動物實驗的科學家亞茲多夫斯基博士(Vladimir Yazdovsky)寫道:「萊卡是一隻安靜又有魅力的狗,我真想對牠好一點,牠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活了。」
1958年4月14日,在飛行了5個月之後,萊卡搭乘的太空艙帶著牠的屍體墜落,在大氣層中焚毀,一共繞行了地球2,570圈,然而萊卡確切的死因卻眾說紛紜,蘇聯最初宣稱萊卡在太空中存活了四天,最後因為氧氣即將耗盡,才對牠執行安樂死,也有些人認為牠在吃下有毒的食物前就已窒息死亡,最後,直到2002年,參與任務的科學家才透露,早在太空艙進入太空數小時後、環繞地球飛行第四圈時,萊卡就因機艙過熱中暑死亡。
由於當時美國和蘇聯正在進行太空競賽,儘管有民眾及動保團體的抗議,但萊卡的任務所產生的動物權利議題很長一段時間並不受到重視,尤其是在蘇聯,直到蘇聯解體後的1998年,負責訓練萊卡的科學家之一的賈岑科(Oleg Gazenko)才公開表示懊悔,他說:「與動物一起工作是我們所有人痛苦的根源,我們像對待嬰兒一樣對待牠們,時間越久,我就越抱歉。我們不應該這樣做,我們沒有從這個任務中得到足以為狗的死亡辯解的東西。」
在萊卡登上太空三年後,賈岑科收養了另一個太空任務中的狗狗Krasavka,這隻幸運的狗與牠的家人度過了14年安穩的生活。而在在萊卡之後,所有的太空動物實驗都是由可回收的載具執行,再也沒有動物走上有去無回的旅程,但仍有4隻狗在蘇聯的太空任務中殉職。
插畫:COCO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