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元供養 攜帶毛孩骨灰克服喪失感

本文授權轉載自台灣動物新聞網
原文連結:手元供養 攜帶毛孩骨灰克服喪失感

譯寫人 小陸

日本的往生者遺體通常採取火化,骨灰則存放於家族墓地下方的納骨室,全家族共用1個墓碑;然而,由於少子高齡化、生死觀的多樣化與個人化,約莫20年前開始出現「手元供養」──將骨灰安置家中的新模式。而隨著寵物地位的提升,近年亦有廠商推出寵物用的手元供養商品。

攜帶用木製骨灰盒,收納空間直徑5.5公分,深1.5公分,可刻上寵物的英文名字與剪影,讓飼主帶著少量骨灰或毛髮等去旅行。 取自Inori-Orchestra臉書
攜帶用木製骨灰盒,收納空間直徑5.5公分,深1.5公分,可刻上寵物的英文名字與剪影,讓飼主帶著少量骨灰或毛髮等去旅行。 取自Inori-Orchestra臉書

NPO手元供養協會山崎讓二會長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時指出,手元供養的背景是「墓地疏離」。有些都市生活者因距離遙遠,掃墓不便,於是將部分遺骨放在身邊供奉;有些則是基於經濟考量,寧可將財產用於老年醫療照護或留給子女,也不願支付數百萬日幣的高昂墓地興建及管理費。相較之下,手元供養的瓶罐或飾品則從數萬日幣起跳,跟墓地相比,負擔較小。

日文漢字「手元」的意思是「觸手可及處」,手元供養的方式大略分為兩種:一是以容器擺放家中,二是當成飾品隨身攜帶。廠商為了配合都市住宅空間,如今也推出尺寸較小、風格簡約的骨灰罐、牌位和佛壇,擺放家中亦不突兀;而若是加工成手環項鍊等首飾,更能消除人們對骨灰的恐懼感。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把往生者的骨灰分開處理很奇怪,擔心這樣對往生者不好;但事實上,例如西日本向來採部分收骨,家屬只撿拾頭蓋骨、第2頸椎及其他代表性部位等全體3分之1或4分之1的遺骨,其餘均交由火葬場處理,因此分裝骨灰對他們來說反倒是理所當然之事。

骨灰手環,專利金屬本體直徑約1.2公分,內部可容納米粒大小的骨灰,表面可選擇雕刻動物剪影或英文字母,並可另購其他顏色的皮環。 取自Inori-Orchestra臉書
骨灰手環,專利金屬本體直徑約1.2公分,內部可容納米粒大小的骨灰,表面可選擇雕刻動物剪影或英文字母,並可另購其他顏色的皮環。 取自Inori-Orchestra臉書

越來越多的日本飼主將寵物視為長年共同生活的家人,選擇替往生寵物舉行喪禮,甚至如人類一般舉行法會。過去,日本飼主多半將寵物的骨灰埋在自家庭院,或者安置於寵物靈園;不過,因為許多人開始有「想把一起生活的寵物永遠放在身邊」的想法,寵物的手元供養商品也逐年增加。

2018年11月,日本弔喪風格網站對198位年滿20歲的男女進行網路問卷調查,高達46.7%的飼主「想要採行手元供養」,理由以「因為是家人,所以想感受牠就在身邊」最多;29.3%的飼主回答「不確定」,原因多為「想依屆時心情決定」;另一方面,亦有24%的飼主回答「不想」,考慮「安置在寵物靈園」或「埋在自宅」等其他方式。

針對「想要」和「不確定」的飼主,進一步詢問「若要進行手元供養,會以何種形式放在身邊?」其中以回答「骨灰罐和小瓶子」的飼主最多,高達50.9%,其次是「項鍊」和「擺飾」,均為22.8%,「戒指」則占17.5%。有些飼主會將寵物骨灰加工成琉璃珠等首飾,但考量飼主往生後可能無人打理,保留骨灰原始樣貌或許更方便日後撒放或埋葬。

寵物骨灰相框項墜,由台灣金屬工藝創作者江枚芳打造。項墜直徑約3公分,厚約1公分,材質:紅銅,鏈身925銀。 取自江枚芳 Mei-Fang Chiang Metal Arts臉書
寵物骨灰相框項墜,由台灣金屬工藝創作者江枚芳打造。項墜直徑約3公分,厚約1公分,材質:紅銅,鏈身925銀。 取自江枚芳 Mei-Fang Chiang Metal Arts臉書

手元供養除了取代墓地,亦有傷痛療癒(Grief care)的功能,例如日本以往就有父母會將早夭子女的骨灰安置家中。那些對往生者的思念極其強烈者,可以透過將骨灰當成擺飾或首飾帶在身邊來撫慰失去摯愛的悲傷,待心情準備好再撒放骨灰也不遲。NPO手元供養協會認為,思念往生者本是件美好的事情,此乃個人內心的問題,不該受宗教或習俗的束縛。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