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報導
上週末,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及台灣獸醫外科專科醫學會主辦「2019國際遊蕩犬族群管理研討/分享會」(DPM TAIWAN 2019)[1],邀請在土耳其及羅馬尼亞投入流浪犬絕育、救援逾20年的英國實業家Robert Smith,分享他如何促成土耳其政府改變政策,有效減少當地遊蕩犬數量,並將經驗帶進羅馬尼亞的故事。
在土耳其篇,Robert分享了當地的撲殺歷史,以及隨後政策改變帶來的成功;而在羅馬尼亞,絕育回置計畫已取得區域性的成效,但仍待拓展到全國範圍實施。
土耳其停止撲殺遊蕩動物,改由政府訓練專業團隊捕捉回置犬隻,成功大幅降低遊蕩犬隻的做法,讓Robert「從土耳其伊斯坦堡開車到羅馬尼亞的這段路上,不會再看到任何一隻死去的狗」的畢生抱負,可說是達成了一半,不過在羅馬尼亞還有一段路要走。
2000年時,Robert進一步將土耳其的經驗帶進羅馬尼亞,他在當地有一間針織工廠,目前也還在該國自費進行犬隻絕育計畫,Robert無奈地笑著說,因為土耳其是獨裁政權,說服了領導者之後一聲令下就全國實施,但在羅馬尼亞狀況就複雜的多,他們還在努力當中。
不過在羅馬尼亞西部的奧拉迪亞(Oradea),Robert的團隊已經達成了有效的犬隻族群數量管理,並獲得地方政府的支持,2004年時,當地至少有5000隻遊蕩犬,到了2011年,政府統計證實了遊蕩犬數量已經降到只剩350隻,8年間數量減少85%,是當時東歐最成功的絕育回置計畫。
在奧拉迪亞計畫中,Robert的團隊從市中心開始逐戶訪查,並輻射性的向外擴散,像軍事行動一樣走遍每一個街道、工廠、住宅群,一點一滴的讓民眾接受絕育回置的作法,Robert也強調,拓展範圍也要擴及附近其他鄰里村落,避免動物從外地移入,因為印度齋浦爾的援助受苦者協會(Help in Suffering)就曾發現,狗會為了覓食而漫遊遠達7公里。
Robert表示,絕育回置計畫一定要全國性的實施,因為犬隻不會分辨城市的疆界,為了覓食或交配等原因,牠們會在城市間流動,他說:「我不是很了解台灣的狀況,但我想東部是比較區隔開來的,所以東部的一些地區如果做絕育回置計畫,不會受到西部地區犬隻族群移入的影響,但是西部地區應該被視為一個整體來執行相關計畫。」
Robert另提及,羅馬尼亞的犬隻絕育回置計畫還面臨了不少漏洞,除了私人的棄養及不受監管的繁殖業者外,甚至政府都會帶頭丟棄犬隻!地方政府之間會互相把捕捉到的狗「丟包」到其他縣市,到最後誰也沒達成目的,只是狗不斷換地區遊蕩,這也是羅馬尼亞的行動不如土耳其順利的原因之一。
除了絕育回置計畫外,為了讓人道管理犬隻族群的方法順利進行,以及達到長遠的成效,在土耳其及羅馬尼亞,Robert的團隊同時也針對10至13歲的孩童進行動保教育,希望能藉由給予兒童愛護生命的觀念,進而影響他們的家長、再由家長來約束政治人物。
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Robert以管理企業的方式去規畫犬隻族群管理方法,從開始前拜訪多個動保組織、汲取成功經驗外,到執行階段也以實際絕育回置行動、兒童動保教育、政策遊說等面向多管齊下,甚至獨創沒有圍欄的「開放式收容所」(Open shelter),安置無法回到街頭的犬隻,大幅改善了許多地區的遊蕩犬問題。儘管各國的民情及遊蕩犬狀況都有所不同,Robert也還在羅馬尼亞努力中,但仍期許他在土耳其、羅馬尼亞兩國的經驗,能夠為台灣找到一些可參考的做法。
[1] 許多國家存在為數不少的街頭遊蕩犬,其中可能牽涉的人身安全、疫情傳播、環境衛生及動物福利問題,讓政府及動保團體都相當頭痛,如何人道管理犬隻族群,近年來在國際間也越來越獲得重視。國際同伴動物管理聯盟(ICAM)由8個國際團體組成,成立目的為促進各國動保相關組織之間處理流浪動物問題的資訊、知識與經驗交流,以達到完善流浪動物族群管理技術、提升動物福利、營造人與同伴動物和諧共存的環境。
ICAM自2012年起開始舉辦「國際犬隻族群管理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og Population Management),第二屆2015年在土耳其舉辦,第三屆2019年9月18至20日在肯亞舉辦,本文為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及台灣獸醫外科專科醫學會主辦「2019國際遊蕩犬族群管理研討/分享會」(Dog Population Management TAIWAN 2019, DPM TAIWAN 2019)的專家講座內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