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對愛犬的思念化為大愛 獸醫教授費昌勇退而不休 深耕動物福利

記者 李娉婷/報導

3年前退休的台大獸醫專業學院教授費昌勇,在校開設動物福利課程18年,一共指導了十多位碩、博士生,培養動物福利第二代預備接棒。而退休後本打算要享清福的他,因為深愛的兩隻狗兒於去年及今年相繼過世,在對愛犬無盡的思念下,費昌勇決定要為牠們,繼續為動物福利盡棉薄之力!

台大獸醫系退休教授費昌勇的兩隻愛犬Yuki和Miko在半年內相繼過世。為了延續對牠們的愛,他決定繼續進行動物福利推廣工作。   費昌勇/提供

11年前,費昌勇的女兒就讀高中時,有陣子情緒低落,為了讓女兒打起精神,他與太太(師母)跟獸醫朋友買了第一隻白色博美犬Yuki,頓時改變了全家的生活,女兒也從此變得樂觀開朗;不久後,師母得知獸醫朋友有另一隻早產的小狗狀況不好,打算送人,便去把3個月的Miko(暱稱「小米隻」)也接回家。溫柔膽小的Miko身體狀況極差,從小就有三尖瓣閉鎖不全、先天性青光眼、兩腳膝關節異位、耳朵完全聽不到,以及肝臟發育不足等問題,但他與師母還是不離不棄,全家給牠滿滿的愛和安全感,照顧牠直到過世。

費昌勇說,他們過去一直沒有養狗,因為真的太忙了,擔心無法好好照顧動物,後來師母退休,就決定迎接新成員,「我們對Yuki和Miko很感恩,牠們教了我們非常多的功課,我從牠們身上學到了不要歧視動物,因為牠們的愛比人類還真誠」,儘管Yuki脾氣不好,咬過費昌勇好幾次,但一提起牠,他仍是充滿懷念與愛意,更認為狗狗帶給人們的愛是毫無保留。

費昌勇家的兩隻愛犬,雖然從小就身體不好,但仍被照顧的非常漂亮。   費昌勇/提供

問起狗狗脾氣不好、會咬人,怎麼還能這麼愛牠?費昌勇說,勞倫茲(Konrad Lorenz)的犬隻行為學經典之作《當人遇見狗》中提到,狗做任何事都是根據牠的本性,跟人不同,不懂得如何分辨善惡。理解了這些後,自然也不會跟狗計較,而且其實Yuki咬人前都有徵兆,可以從觀察的經驗去避免讓牠生氣。

費昌勇的兩隻狗狗先後在去年12月4日和今年6月4日過世,最後都是被癌症帶走。除了罹癌前後的龐大醫療開銷,在此之前,Miko更是每天都要點3次進口的降眼壓藥水,整整點了11年,還有大大小小的疾病要開刀治療。

兩隻狗狗每天喝水、吃飯、大小便狀況的記錄。   費昌勇/提供

費昌勇說,師母與他把兩隻小狗看作自己的小孩,女兒到日本留學後,還是每天都要透過視訊看狗,Yuki剛過世時,他們甚至不敢告訴女兒,只能用先拍好的影片隱瞞。費昌勇在那段時間很怕天黑,白天時還可以讓自己忙碌忘記憂傷,但到了晚上,一想到狗狗就會失眠:「我覺得自己像被困在沒有門的房子裡,走不出去;又擔心如果Miko也走了,我有沒有辦法面對,所以一到晚上就會恐慌。」

擔憂的事終於還是發生,罹患口腔癌的Miko在Yuki走後半年也過世了,和Yuki一樣都是上午看來還好,下午就突然離開,不過費昌勇對於牠們的離世存著感激,因為牠們都走的快又平靜,沒有受很多苦。

Yuki(左)、Miko(右)死前和媽媽吻別,費昌勇說,兩隻狗狗要走之前都有徵兆,讓他們能夠好好道別。   費昌勇/提供

這次費昌勇雖然悲傷,但沒有他預測的會徹底崩潰,身為虔誠基督徒的他說,這是上帝給他的指引,要把對牠們的愛轉而去做更多的事。費昌勇表示,聖經中有許多線索表明,上帝同樣愛動物,且上帝交給人的責任是「管理」動物,而非「主宰」動物,他說:「我很想念牠們,這是我所能為牠們做的最後一件事。」

退休後,費昌勇仍繼續義務幫忙動物保護期刊《Animals》審查關於哲學、安樂死、獸醫教育等方面的論文,自己也因此可以得到新知。若有合適的論文,他都會摘譯分享,最近他就摘譯了一篇有關動物福利神學的學術研究,費昌勇說,近年來西方的基督教開始突破過去以人為中心的觀念,他希望教會能把關懷的層面擴展到動物身上。

其實,過去在教學時,費昌勇也一直在做同樣的事。他在2004年參加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舉辦的全球第一次動物福利研討會時,得到了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orld Soci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Animals, WSPA;後更名為World Animal Protection, WAP)提供的動物福利概念教材(CAW, Concepts in Animal Welfare),共有35個模組,他主動翻譯分享,並且融入動物福利課程。

自2008年至2014年,費昌勇共培養了12名動物福利碩士生、3名動物福利博士生。他說,這12位碩士生中,只有2位是獸醫系畢業,其他的則是來自財經、企管、哲學、文學、法律、音樂、機械、新聞等領域,甚至有一位同學還是是警察!可見關心動物福利的人比比皆是,而他雖然已卸下教職,仍會繼續帶著對兩隻狗兒的愛,向大眾分享相關知識。

費昌勇說,他的兩隻狗兒教會了他許多事,狗貓在與人類的互動過程中,可以幫助人類重建自我、肯定自我,因為牠們可以提供人類心理學上三個重要的基本需求:鏡映需要(Mirroring needs)、理想化需要(Idealizing needs)、另我需要(Alter ego needs),對成年人的自我肯定、身心健康,以及幼兒的人格發展,都有幫助。他和太太年紀大了,已經沒有體力再養一隻狗了,但他希望自己的小孫女能在有狗的環境下長大,所以一直在勸兒子媳婦也養一隻狗。

「自我心理學(Self psychology)是人與動物互動(Human Animal Bond)的基礎,狗貓可以幫助人類解除憂鬱、走出自己、面對世界,是人類最貼心的朋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對狗貓的倚賴會增加,對動物福利的政治需求也必然會擴大。」費昌勇說,在這樣的需求下,其實已經可以看到,未來重視動物福利將會是顯學。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