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報導
上(8)月,台灣海巡署查獲漁船非法走私154隻來自中國的品種貓,農委會防檢局在防疫考量下,迅速將所有貓隻全數安樂死,引發社會議論,而探究事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市場需求下,有不肖業者為了謀取暴利而犯罪。
為此,動保團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與立法委員陳亭妃於今(27)日共同召開記者會,體檢動保法下的〈特定寵物業管理辦法〉,公布現行管理機制的嚴重不足之處,要求農委會正視法規漏洞,阻絕非法犬貓洗白的管道。
根據統計,台灣市售的寵物種類高達1,300多種,儘管如此,目前台灣的〈特定寵物業管理辦法〉仍只規範犬貓,而且還有著讓非法犬貓能夠輕易洗白的大漏洞。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指出,動保團體過去就曾多次舉發「以合法掩護非法」的犬舍、貓舍,業者以A場的部分種犬貓向政府登記,但卻在B場非法繁殖,提供犬貓給A場販售,而現行〈特定寵物業管理辦法〉只要求特寵繁殖業者自行在寵物登記網上登錄種犬貓,至於登記的數量是否跟實際情況相符,農委會完全無法勾稽核實。
此外,這種沒有有效查核機制的狀況,讓部分業者也能以登記部分種公種母、其他說是自養犬貓的說法鑽漏洞,向政府申請「家犬貓免絕育許可」後,這些自養犬貓到底有沒有被私下用來繁殖買賣,同樣根本無從查起。
陳玉敏表示,〈特定寵物業管理辦法〉要求的繁殖、買賣、晶片使用紀錄,都是由業者自行以紙本填寫,就算不肖業者亂填數字,將非法來源的幼犬貓寫進繁殖出的幼犬貓數量,也不會被發現。而每一次的查核,稽核人員都只能根據業者提供的表單照看,陳玉敏舉例,假如業者只成功繁殖出3隻犬貓,卻拿走私或非法繁殖的犬貓來登記為6隻,甚至是不登記,都無從勾稽確認。
更誇張的是,一些業者不僅知法犯法,還鼓勵不知情的民眾違法!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調查人員和多地的寵物業者實際對話,部分業者除了根本沒有遵守規定為待售犬貓植入晶片外,還有業者鼓吹消費者不絕育、不寵登,甚至表明可提供種公配種服務!若消費者飼養的母犬成功繁殖出幼犬,業者還可以買回去販售;也有業者教消費者將小狗訊息貼上網,以認領養的名義去販售收費,不僅自身不守法,還對外教學,助長非法、未登錄、未受管理的犬貓繁殖販售。
為此,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出四項建議,首先,政府應建立寵物飼養的「白名單」與「黑名單」,不該毫無限制的放任商業市場炒作,應限制可販售的物種與品種;建立全國一致的特定寵物業電子通報系統,強制要求業者從種犬貓登記、繁殖到買賣的各階段都採取電子化紀錄,除了讓各縣市動保員稽查更即時便利外,消費者在購買特定寵物時,也可即時查詢購買犬貓的父代母代等生命歷程紀錄。
對於十二年前就已公告、但淪為空談的「特定寵物繁殖前應進行特定先天或遺傳性疾病篩檢」規範,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則建議將繁殖許可證改為限定單種品種,若業者想轉換繁殖買賣的品種,三年期限到時,續證或重新請領時才可變更,以此精進培育及管理的專業,阻絕業者看市場流行狀況亂養、亂配的狀況。
最後,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人員實際走訪後發現,現行寵物店多販售1-3月齡以下的幼犬,但這種銷售模式會導致幼犬過小就被迫離乳,消費者購買回家後常有行為問題;且許多先天疾病至少要4個月大後,才比較容易看出端倪或慢慢出現症狀。因此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建議,為保障動物福利,政府應比照國外,嚴禁販售4月齡以下幼犬貓,確保動物身心健康,讓消費者與動物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