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很有攻擊性 飼主怎麼辦?
專家建議:替犬隻絕育、繫牽繩

一篇捷克研究發現,替犬隻絕育能大幅降低「狗咬狗」事件的發生。圖片來源/ASPCA

「狗咬狗」的事件時有所聞,不過犬隻攻擊行為不僅和特定危險犬種有關,年齡、性別、絕育等因素也會影響犬隻的攻擊性。近期一篇捷克研究就透過實地調查,證實了這一點。若要防止犬隻的攻擊性行為,專家建議飼主,根本之道是幫愛犬絕育,並隨時使用牽繩。

多數有關「狗咬狗」的研究都關注在生理、遺傳因素上,也就是犬隻品種對於攻擊性的影響,這也導致多數國家列有「禁養危險犬種」名單,比特犬、日本土佐犬、獒犬、阿根廷杜高犬等品種都是為禁養名單的常客。不過,除了品種外,還有許多因素影響犬隻的攻擊行為。


一篇來自捷克布爾諾孟德爾大學(Mendel University in Brno),由生物學講師Lenka Pillerova領導的研究團隊試圖以實證研究,來證實其他的影響因素。他們蒐集了3個獸醫診所的資料,調查347隻曾咬過其他犬隻的狗,並遵循人類犯罪的研究模式,盡可能地蒐集背景資訊,而非深入研究動機因素或觸發情況。Lenka解釋:「我們試圖回答狗咬狗事件中,有關誰(who)、怎麼做(how)和在哪裡發生(where)等面向的問題,但沒有要深入理解為什麼發生(why)。」

研究小組成員直接採訪了咬人狗的飼主,收集資訊包括基本的統計資料,像是咬人狗的年齡、性別、絕育狀況,以及被咬狗的位置(頭、頸、軀幹或四肢)。統計分析涉及複雜的邏輯模型,不過主要結果並不難理解。


研究團隊指出,這些事件都發生在家庭以外,近四分之三的狗為雄性,而且在狗咬狗事件中,雄性造成的傷口往往比雌姓更嚴重;年齡部分,多數咬人狗都已經成年,幼犬和老年犬只占一小部分;狗的大小也是一個主要因素,大型犬攻擊的比例高達57%,小型犬則只有15%。

此外,絕育與否似乎是影響犬隻攻擊性的關鍵因素。在這群曾有「咬狗」案底的狗群中,只有4%的母犬完成絕育,更誇張的是,公狗則只有0.5%完成絕育。Lenka指出,狗在試圖咬狗時,最常見的目標是受害犬的脖子,其次是軀幹(35%),她強調:「我們當然會比較關心狗咬人的案件,但狗咬狗的案件也可能非常嚴重,甚至導致受害的犬隻死亡。」

Lenka給飼主的建議是,盡快替犬隻絕育,離家後應隨時使用牽繩,她解釋:「我們的研究也發現牽繩的影響。在這些攻擊事件中,有高達8成的狗飼主沒有使用牽繩。狗將牽繩視為飼主手的延伸,即使我們沒有施加任何壓力,牠們也會較為受控。」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