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小組 / 報導
當友善動物城市喊得震天價響時,友善動物社區就顯得稀有了!為了改善人犬衝突和動物的居住福利,2019年台灣農委會執行「友善動物社區共融實作計畫」,向村里民眾、動保團體和大專院校尋求創新方案,結果由高雄市三民區豐裕里以「動物幸福社區」脫穎而出,社區裡的各式貓屋確實令人印象深刻。中國近來也出現了一處友善寵物社區,隨時可見的人狗繪圖和溫馨標語,吸引媒體競相報導,最令人驚訝的是這個社區不在以動保先進程度知名的深圳或珠海,而是在四川的成都。
位於成都新高區的蓓蕾社區,面積為0.7平方公里,常居人口約2萬4千多人。走在社區街道上,時時可見貼有「寵物友好商家(中國說法)」標示的店面,而路邊設置的大撲克牌形狀看板上,繪著各式人寵漫畫,並一式寫著「遛狗拴繩,嘴套跟上」的字樣,十分吸睛。當訪客知道社區通過民主協商方式制定出有13條條文的《社區寵物友好公約》時,不免訝異。
事實上,以老院落為主的蓓蕾社區在2020年7月掛牌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而在進行更新工程時,並沒有成為寵物友善社區的規畫,重點工作是在街道路段設置具有藝術美感的導視系統、打造文明藝術空間、引進多元文化業態等,但因而吸引了酒吧、咖啡館、畫廊、社區書店和手作工作室等新穎商業先後到此聚集,不僅成為年輕人流連的地區,連經營者也多是年輕一輩。
出人意料的,是隨著越來越多喜歡養寵物的年輕人在此佇留和居住,原本就存在的養狗居民和不養狗民眾的衝突,竟更加激化,在人和寵物都增多時,衝突點已不止是遛狗不牽繩和狗隨地排泄這類指責而已,連寵物之間的摩擦都變成主人之間的紛爭。
蓓蕾社區黨委副書記包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同時想讓更多年輕人投入社區營造和治理的工作,找到了一個由年輕人組成的在地文化創意機構,並啟動「社區故事學院」計畫,於2021年初在街巷博物館舉辦了一次展覽,其中設置「定製我心目中的美好生活」留言板。結果留言板上密密麻麻貼了幾百則留言,整理後發現,過半都是抱怨「不文明養寵」的行為,例如會在路上踩到狗屎、貓狗隨地亂竄等,讓包慶吃了一驚,也因此下了要推動人寵雙向友好型社區的決心。
投入新項目之前,免不了要先進行市調,2021年5月蓓蕾社區針對養寵和不養寵兩個族群的居民,設計了相關問題和進行問巻調查,結果雙方各說各話,養狗人自認循規蹈矩,繫了牽繩也撿了糞便,而另一方的反應卻是截然不同。尤其讓養狗人感覺委屈的,是一些民眾在埋怨路上的狗屎時,並嚷嚷要把狗趕出社區;而帶狗遛躂時還得和跳廣場舞的大媽們爭場地。
包慶了解要改變人們既有的觀念不容易,而養寵和不養寵這兩個族群明顯缺乏理解和溝通,唯有想辦法讓彼此接觸和交流。於是蓓蕾社區走出了第一步,召集6位養寵派的核心人士作為骨幹,他們有的長期收容流浪狗、有的是養了酒吧街的「名媛犬」,因此很快就組建起社區內養寵人的群組,規模達到262人。
這個養寵群組除了交流養寵心得之外,也發揮了協尋走失犬隻等功能,最終和不養寵的居民進行了7次實體和視訊會議,花了一年時間,研商出雙方滿意的13條《社區寵物友好公約》,雖然不出繫牽繩和撿狗便等基本規範,但已大致弭平了兩族群之間的衝突。
2022年3月蓓蕾社區更進一步建立了一個寵物友好商家聯盟,商家同時和養寵族群共同製訂寵物友好地圖,標註養寵族群習慣的遛狗路線、時間,及寵物可以會合打鬧、遊戲的地點,讓不喜歡狗的居民可以藉此迴避。這個地圖後來還發展出一個微信的小程式,供所有居民查閱。
社區中的氛圍很快改變了,當工作團隊和社區中的學校共同舉行文明養寵倡導行動、流浪動物關懷行動時,家長表現出積極態度,原訂60個活動名額,報名第一天就湧進300人,而養寵族群也開始把關注範圍擴展到動物醫院和收留流浪狗的機構,「人寵雙向友好型社區」至此成為社區治理的重要一環。
蓓蕾社區不是官方打造的文明養寵樣板,而是民間從內心流露、自然綻放的友善寵物花朵,希望這樣的花朵能日漸繁盛,遍布中國各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