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春季萬物復甦,是充滿希望的季節,但在東方文化中,它也是思念的季節。清明前後,許多家庭會聚在一起,整理墓地、緬懷先人;還有些家庭思念的對象不僅限於親人,他們也懷念陪伴自己度過一段歲月的同伴動物。
在現代社會,許多動物的地位早已不只是供人玩賞的「寵物」,更是家人、朋友,甚至是心靈的依靠。當這些動物夥伴離世後,許多人選擇慎重的送別牠們,但你知道嗎,早在19世紀,世界上就已經出現了第一座專門為寵物設立的墓園!這座墓園在哪裡?它又是如何誕生的呢?

1881年,一隻名叫櫻桃(Cherry)的馬爾濟斯犬在牠倫敦的家中老死,飼主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牠的遺體,當時,這座城市處理寵物屍體的方式只有幾種:把牠們丟進泰晤士河(River Thames)、和垃圾一起丟掉、製成標本,或送到化製廠做成可再利用的物質。
這些選擇對櫻桃的家人來說都無法接受,所以他們做了一件前所未見的事:詢問附近海德公園(Hyde Park)的守門人溫布里奇先生(Mr. Winbridge),是否可以把他們的狗埋在管理小屋的花園裡,就在公園的維多利亞門(Victoria Gate)入口旁。
令人意外的是,溫布里奇先生不但沒有嘲笑這個不同尋常的要求,還同意了。之後櫻桃的家人聚在一起,舉辦了一場簡短的葬禮,然後把他們摯愛的朋友安葬在墓碑下,墓碑上簡單地刻著:「可憐的櫻桃。長眠於1881年4月28日。」(Poor Cherry. Died 28 April 1881)
專門研究死亡和貓的歷史學家、作家兼攝影師庫杜納里斯(Paul Koudounaris)說,櫻桃的家人可能並不知道,他們剛剛啟動了一項變革。雖然在19世紀的倫敦和其他歐洲大城市,飼養寵物的狀況已經相當普遍,但直到櫻桃被安葬前,這些城市裡的動物夥伴沒有獲得過體面的埋葬。

櫻桃之墓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倫敦,先是口耳相傳,接著透過媒體為人所知。其他失去寵物且沒有院子的飼主開始出現在溫布里奇先生的小屋門口,懇求這位守門人允許他們也把自己的狗或貓安葬。幾年之內,花園裡就立滿了墓碑,這裡已然成為世界上已知的第一座城市寵物公墓。
庫杜納里斯說:「在這之前,人們認為過度關心一隻動物甚至將其埋葬是很怪的行為,但隨著海德公園寵物公墓的建立,出現了一種力量、凝聚力,突然讓人們開始覺得,如此關心寵物也沒有那麼怪。」
海德公園寵物公墓至今仍然存在(已滿額不再開放「新住戶」,最後一次葬禮發生於1976年),世界各地也紛紛出現專為寵物而建造的墓園,甚至有允許飼主和寵物合葬的墓地,在台灣,則是開始積極發展「寵物生命紀念業」,讓寵物殯葬更有制度。時至今日,我們為心愛動物的逝去感到悲傷、願意耗費精力與金錢為牠們籌備後事,不只不怪,而且對許多人來說,理應如此!
.同生共死 日本主人和寵物合葬陵園110座
.伴主人長眠! 紐約允許寵物與飼主合葬
.寵物殯葬業升級為寵物生命紀念業 方法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