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綜合報導
去(2024)年10月,一本名為《至死不渝:寵物墓園、動物埋葬之地和永恆的奉獻》(Faithful Unto Death: Pet cemeteries, animal graves, and eternal devotion)的書籍在英國出版,攝影師庫杜納里斯(Paul Koudounaris)花費了十多年的時間,探訪世界各地的寵物墓園和檔案庫,是第一次有一本書如此詳盡地描述與考察寵物墓園。而作者希望它能夠不只是一本記錄歷史的書籍,還能透過提供「其他人如何去愛與失去的案例」,幫助那些正在哀悼寵物離去的人們。
.不願「死狗放水流」19世紀倫敦飼主求助公園守門人 促成世界首座寵物墓園


為什麼這位攝影師會想要尋找世界各地的寵物墓園?一切要從10多年前的一場拍攝說起。2013年時,一位朋友建議庫杜納里斯去洛杉磯寵物紀念公園(Los Angeles Pet Memorial Park)拍攝,開啟了他對寵物墓園的興趣,當時他以為自己只會在那裡待一個小時,結果卻停留了一整天,並深受感動。
「那裡就像是把我們和逝者的互動及措辭規則都放到了一邊,當對象是動物時,我們和牠們的關係相當不一樣。人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交流變得更直接、更純粹。 」庫杜納里斯說道。
庫杜納里斯這一著迷就是11年,跑遍60多個國家的動物埋葬之地,最終匯聚成了《至死不渝》一書,除了一頁頁照片外,作者還探討了不同文化對動物死亡的看法,以及紀念牠們的方式。從墓碑上精緻的手繪肖像畫,到令人驚嘆的一比一的雕像,攝影集中的每一頁都在向人們和動物的獨特情感連結致敬,以及當悲傷來襲時,這種關係如何以有趣和令人心碎的方式被表達出來。

在參觀世界各地寵物墓園和葬禮儀式的過程中,最讓庫杜納里斯震驚的事之一,就是寵物喪慟的廣度。例如,在英國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shire)有一座非常古老的墓地,裡頭埋葬的是一條鱒魚,墓碑上刻著「紀念老魚」(Memory of the old fish)。庫杜納里斯說:「我個人不太懂和魚的情感連結,但人可以和任何事物建立感情,我認為這就是這件事的美麗之處,所有動物都能以某種方式觸動人心。」
庫杜納里斯的探訪還包括花了一年的時間,為失去寵物者擔任喪慟輔導志工。他說,這段經歷在情感上無比艱難,但他依然覺得有必要從其他人的角度,更好地理解失去寵物的悲傷。「有些時候我只能做一點點工作,因為這實在太痛苦了,這就是寫這本書花了這麼多時間的原因之一。」
‧失去心愛的牠 悲傷無處可訴說?英國動團推寵物離世熱線
儘管如今人們對寵物離世的悲傷有了更多的認識和理解,但和人類的死亡相比,寵物喪慟仍然存在社會偏見,它被輕視,有時甚至會遭到羞辱。這可能會讓飼主對動物死亡的反應變得複雜,讓人覺得自己是否應該要能更快從這件事中走出來,或者擔心用儀式來紀念牠們很蠢。

而這些憂慮,在不同文化中有解答。庫杜納里斯說:「我在泰國時,發現有一座專門為動物舉行葬禮的佛教寺廟。其他文化裡有某種哀悼儀式來和動物告別真的讓我非常印象深刻,我覺得這很有幫助。」
庫杜納里斯表示,他寫這本書是為了向世界各地的飼主提供慰藉,讓他們知道,無論悲傷有多強烈,他們都不是孤單一人。他說:「我希望人們可以明白,這種感覺有多舉世皆然,也許有些人能從其他人處理寵物離世的方式中得到啟發,激勵自己好好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