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俄羅斯近期一項允許地方政府對收容所內流浪動物進行安樂死的聯邦法案,引發國內多個城市爆發罕見的街頭抗議。反對者批評該法案殘忍不人道,並呼籲政府採取更具永續性的動物管理措施。受到民意壓力,俄羅斯國會已暫緩法案表決。
根據《Klops》等俄媒報導,民眾在3月下旬分別於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頓河畔羅斯托夫(Rostov-on-Don)與布拉戈維申斯克(Blagoveshchensk)舉行示威活動,聲援早前於新西伯利亞(Novosibirsk)和喀山(Kazan)發起的抗議行動。這些抗議罕見獲得地方當局許可,被視為俄國近期公民社會罕有的公共動員。

該項法案起因於多起流浪狗攻擊兒童致死的事件。2024年10月,俄羅斯遠東地區雅庫特(Yakutia)一名12歲女孩遭狗群攻擊身亡;2025年初更傳出超過24起類似攻擊事件,遍布克拉斯諾達(Krasnodar)、莫斯科及阿穆爾州等地。
新法草案允許地方政府,若無法為收容所內流浪動物找到新飼主,即可撲殺。支持者認為此舉可降低公共安全風險,然而動物保護團體強烈反對,認為此舉將導致大規模撲殺,且無助於從根本解決問題。
批評者主張政府應優先推動TNR(誘捕、絕育、放回)政策,並強化疫苗接種與收容所資源。根據Change.org網站,一份反對該法的請願已在3月初累積近5萬人連署。
俄羅斯憲法法院早在過去判決中明言,僅當動物直接危及人類安全時,才可作為「例外情況」實施安樂死。儘管如此,一些地區如布里亞特共和國仍在2023年下令撲殺18隻正在接受治療的狗隻,引發輿論譁然,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起俄羅斯已放寬相關規定,允許地方自行訂定流浪動物處理準則,導致各地執行標準不一。
隨著社會反彈聲浪升高,俄國國會下議院國家杜馬(State Duma)已於3月中旬無限期延後表決。聯邦委員會(上議院)亦有兩個委員會否決該案。即便如此,部分地方政府仍被指為持續推動相關計畫。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Krasnoyarsk),地方政府則以疫情防控為由,拒絕批准抗議申請。
儘管面臨政治壓力,俄國社會對動物權益的關注仍持續升溫。《Vedomosti》指出,在面對預算緊縮與公共安全壓力下,撲殺被地方政府視作「快速且低成本」的解決方案,但此舉正面臨來自市民與國際社會的強烈道德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