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昱賢 綜合報導
「我被跟蹤了,所以我試著帶著貓去收容所,但他們說沒有這樣的設施。最後我放棄了,只能返回充滿暴力威脅的住家。」這樣看起來絕望的自述,來自於一名絕望的20歲女性。針對女性暴力受害者在逃離施暴者過程中,因伴侶動物安置困難而放棄庇護的情況,韓國釜山廣域市於4月19日正式啟動「女性暴力受害者伴侶動物照護支援制度」,成為繼首爾市與京畿道之後,韓國第三個引入該制度的地方政府。
該政策源於2023年女性暴力防治系統中的實際通報個案,其中包含多起受害者因無法攜帶寵物進入庇護所,而選擇留在危險環境中的情況。釜山市政府指出,僅去年就有超過30件諮詢案例涉及希望攜帶寵物入住,但因設施不足而作罷。為此,市議會於2023年11月通過《釜山市女性暴力防治條例》修正案,作為制度法源依據。
根據新制度內容,受害者可在進入庇護設施前申請伴侶動物代養服務,由市府委託的伴侶動物福利文化中心負責,最長提供七個月的托育服務;若遇夜間或週末等緊急狀況,市府也與多家動物醫院合作,提供最多七日的臨時安置空間。
釜山亦設有10個可供人與寵物共同入住的庇護空間,設施包括獨立通風系統,未來預計加裝空氣淨化設備,以因應過敏與衛生需求。對於受害者在庇護期滿後無力繼續飼養動物者,市府將協助進行送養。
與首爾市提供的寵物緊急醫療費用補助制度、京畿道自2024年起於5個市郡試行的「伴侶動物庇護APP」不同,釜山模式特別強調心理重建。市府已委託高麗大學動物行為研究所設計「人寵同步療程」,透過每日互動與共同活動,協助受害者在過渡期間穩定情緒與建立安全感,並由獸醫與心理師定期評估伴侶動物的創傷反應。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Embrain Trend Monitor(trendmonitor.co.kr)2024年的最新數據,韓國大約有26.4%的家庭正飼養寵物,飼養寵物的家戶數大約在550萬至600萬戶之間,換算起來大約有1800人家中有寵物。釜山市議員金孝貞指出,在家暴案件中,施暴者不僅會對受害者施以肢體或精神暴力,也可能當著對方面前虐待、殺害動物作為威脅手段。她在去年推動《釜山市女性暴力防治條例》修正案時,曾在議會展示寵物骨折的X光片,金孝貞表示:「制度不能要求弱者做殘酷的選擇。現在起,我們要確保不會再有任何女性,因為帶不走寵物,就被迫回到加害者身邊。」
目前除首爾、京畿、釜山外,包括仁川、大邱、光州等地也正在籌備導入類似制度。不過,多數制度仍仰賴地方預算與倡議,缺乏中央統一規範。全國性NGO「韓國女性緊急援助協會」呼籲中央政府應設立全國性資源平台,納入伴侶動物支援、庇護名額統計與通報機制,才能真正形成制度性防護網。
根據韓國女性家庭部2020年的研究指出,41.5%的家庭暴力案件中,施暴者曾以伴侶動物為威脅或實施虐待,進一步造成受害者心理壓力與行動限制。國際相關研究亦指出,家庭暴力與伴侶動物受虐有高度關聯,美國2017年一項跨州調查發現,高達71%受暴女性表示施暴者曾對寵物施加暴力,並以此威脅其離開或報案意圖。
國際上,美國的「Purple Leash Project」由Purina與RedRover合作,目標是到2025年,將全美25%的家暴庇護所轉型為寵物友善設施。根據該計畫的統計,71%的女性受害者曾遭施暴者以傷害寵物作為控制手段,近半數受害者因無法攜帶寵物而延遲逃離。 此外,荷蘭的「Blijf van mijn Dier」計畫由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與當地女性庇護所合作,鼓勵庇護所接納受害者的寵物,或協助尋找寄養家庭,確保人與寵物一同獲得安全庇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