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吳昱賢/報導
第十四屆「亞洲動物保護大會」(Asia for Animals Conference, AfA)雙年會將於 8 月 25 日至 29 日在台北萬豪酒店登場。這場亞太動保界最大規模的聚會,將吸引超過 20 個國家、近 500 名學者、行動者與決策者共聚台北!
今年議程聚焦三大領域:其一是「動保運動的反省與超越」,檢討運動在亞洲的困境與限制;其二是「與企業的對話與學習」,探討如何在市場壓力下推動農場動物福利改革;其三則是「與政府的對話與倡議」,檢視政策與立法如何為動物保護建立結構性支撐。
主辦單位指出,會議名稱中的「反思」並非停滯,而是提醒運動界檢討自身策略與方法;「跨越」則象徵透過跨國合作,邁向更有效的制度改革與社會影響力。
根據主辦單位公開的議程,8月25日會有免費的「會前會」,從上午9:30開始從野生動物救援、農場動物、社交媒體與虐待等討論開始。當天下午1點半則開始正式報到,還設有迎賓晚宴。(迎賓晚宴限購票者參加)
正式大會第一天由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朱增宏談台灣社會的動保運動軌跡;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錢永祥則以「為什麼動物議題關乎人性」切入倫理思辨;前聯合國顧問 Katya Burns 分享如何把農場動物納入國際政策。從三人的演講為大會掀開序幕。
主辦單位指出,除了大會的演講外,還有針對不同議題分類的工作坊。舉例來說,26 日下午有「野生動物走私與貿易」、「遊蕩動物管理」、「宗教與動物」、「娛樂產業中的動物」和「動物與陪伴」五個主題,參加者可選擇自己有興趣的主題參加工作坊。
而工作坊內也極力呈現不同國家的經驗與各方觀點。以多數台灣人關心的「遊蕩動物」議題,有相信動物協會的郭璇、「動物社會研究會的陳玉敏分享台灣經驗,也有長期關心野生動物的顏士清教授,談遊蕩動物對野⽣動物的威脅與族群管理的挑戰,試圖呈現遊蕩動物的不同面向。
只有台灣的講者肯定不夠看,AfA也安排了四爪(Four Paws) 的Matt Backhouse分享東南亞遊蕩犬族群管理的失敗經驗;還有Natha Satwa Nusantara Foundation的Anisa Ratna Kurnia分享印尼防範狂犬病時採取的策略。
同樣地安排也能在其他議題中見得,議題橫跨農場動物、實驗動物、經濟動物、伴侶動物、展演動物,更有實務經驗的工作坊場次,像是「策略性思考」、「網路溝通與品牌建立」、「動保人力資源」及時下最熱門的AI科技應用,由來自澳洲、丹麥、馬來西亞、印尼、香港的專家與產業界人士分享自己的見解與經驗。各國的學者與動保工作者互相分享經驗與知識,想必是一場知識的碰撞與饗宴。
自 2001 年創辦以來,AfA 雙年會已成為亞洲動保界的重要平台。今年首次移師台北,別具意義。主辦方也透露,今年報名踴躍,目前已有將近 500 人登記參加,8 月 26 日的場次早已額滿,只剩 27 日與 28 日仍開放購票。這股熱度顯示,不論在國際或台灣,動保議題的關注度正快速升溫。
對讀者而言,即使無法到場,也不用擔心錯過。動物友善網將推出系列報導,帶來講者精華內容與幕後觀察,從運動反思、企業合作到政策倡議,完整呈現這場動保雙年會的核心思潮。
大會完整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