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貓失智 如同人類翻版!奇妙自然模型  有助腦部研究

近期一篇研究發現,貓咪的失智症與人類的阿茲海默症變化幾乎一樣。圖片來源/One Health Organization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我的貓最近半夜常常亂叫,白天卻睡得香甜,還會在家裡迷路,這是不是年紀大了?」許多飼主或許曾這樣擔心。答案是,牠可能真的跟人類一樣,罹患了「失智症」。而現在,科學家更進一步證實,貓咪腦袋裡發生的事,竟與人類阿茲海默症的變化幾乎一模一樣。

這項研究由英國愛丁堡大學皇家(迪克)獸醫學院主導,結果發表在《歐洲神經科學期刊》。團隊仔細檢視 25 隻不同年齡的貓腦部組織,發現年老或出現「認知障礙症候群」(CDS)的貓咪,大腦裡會累積一種名叫「β 類澱粉蛋白」(amyloid-beta)的毒性物質。這聽起來很陌生?其實它就是阿茲海默症研究裡的頭號嫌疑犯,長年被視為破壞神經細胞的元兇。

更有趣的是,科學家還發現這些蛋白質不只是「堆垃圾」那麼單純,牠們會引發腦中的清道夫「膠質細胞」開始過度勤奮,把突觸一個個清掉。換句話說,腦細胞之間的「聊天管道」被破壞,難怪記憶與認知會愈來愈差。研究主持人羅伯特.麥基奇安就說,這些發現與人類阿茲海默症的機制「驚人相似」,簡直像照鏡子一樣。

那麼,失智貓咪平常會有什麼表現呢?其實,許多飼主可能早就注意到端倪。牠們可能半夜忽然大聲喵叫,把整個家吵醒;或是對熟悉的客廳東張西望,好像闖進陌生空間;有些甚至忘了貓砂盆在哪裡,結果讓飼主氣到抓狂。這些症狀在 11 歲以上的貓就可能出現,到了 15 歲以上,超過一半的貓都會受影響。

愛丁堡大學的貓科醫學專家丹妮兒.岡恩-摩爾教授形容,這對貓和飼主來說都是煎熬。她表示:「看到牠們夜裡徬徨無助地叫,或是變得焦躁易怒,真的是讓人心碎。」她強調,唯有更深入的研究,才能讓我們知道怎麼幫助這些高齡貓度過晚年。

這項研究還揭露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過去阿茲海默症研究大多靠小白鼠,但小鼠並不會自然失智,只能靠基因改造「硬套」上病徵,結果就是,實驗室裡好用的藥,一旦進入人體臨床,往往慘敗。相比之下,貓咪會自然隨著年齡發展出病變,腦結構和壽命也更接近人類,還具備複雜的情緒與行為模式。換句話說,貓咪其實是更貼近真實世界的研究對象。麥基奇安笑說:「這或許意味著,陪伴我們的老貓,或許是幫助人類醫學進步的關鍵。」

目前,科學界還沒有針對貓咪失智的特效藥,但已有一些方式能緩解症狀。例如,部分藥物能改善腦部血液循環,或減緩神經退化;營養補充品如 Omega-3 脂肪酸、抗氧化物,也被認為有助於腦部健康。更簡單的方式,則是飼主在日常生活中提供「熟悉、減壓又能刺激思考」的環境。像是保持家具位置固定,避免讓牠感到困惑,或者透過簡單的互動遊戲幫助牠維持腦力。

從研究角度來看,科學家則對未來治療方向充滿期待。如果能針對膠質細胞的異常反應進行干預,或是加速 β 類澱粉蛋白的清除,或許就能同時改善人類和動物的病情。

這項研究不只是動物醫學的進展,更是「一體健康」(One Health)的最佳案例。人類和伴侶動物共享同一個生活空間,也承受著相似的疾病風險。當科學家揭開貓咪失智與阿茲海默症的共同機制,不只是幫助了年邁的毛小孩,也替無數人類患者與家屬帶來新的希望。

岡恩-摩爾教授說得直接:「貓咪失智就是阿茲海默症的完美自然模型,最終受益的不只是科學界,而是所有人。」這項研究提醒我們,人與動物的命運緊密相連,貓咪的「腦霧」或許還能照亮人類對抗阿茲海默症的道路。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 Please reload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