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高院急轉彎 百萬流浪犬收容令遭撤回 健康犬隻依舊TNR

原先印度最高法院要求所有流浪犬都需進入收容所,但政策在短短十天內急轉彎。圖片來源/Getty Image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德里街頭上百萬隻流浪犬的命運,在短短十天內經歷戲劇性轉折。印度最高法院於8月11日下令,要求德里及周邊地區政府必須在八週內,將街頭所有流浪犬遷入收容所。然而,此舉引發動物保護團體與學界強烈反彈,批評措施不科學、不務實。隨後最高法院於8月22日迅速撤回原命令,允許健康犬隻在完成疫苗接種與絕育後回到原地,僅要求具攻擊性或感染狂犬病的犬隻留置收容。


延伸閱讀:印度高院裁定 8週內所有浪犬關進收容所 動保團體批不科學、不務實

最高法院最初的命令源於德里近年犬隻咬人事件頻傳,特別是兒童因遭咬傷而感染狂犬病的案例,引發社會恐慌。法院指出,嬰幼兒與兒童「絕不應成為狂犬病的犧牲者」,強調必須採取果斷措施,讓民眾「不再害怕在街頭遭犬隻攻擊」。

最高法院原先裁定地方政府在「高風險地區」優先捕捉5,000隻犬隻進行絕育與安置,並在德里及周邊地區建立可容納至少5,000隻犬隻的收容設施,內設絕育與疫苗接種設備,以及監控系統(CCTV)。同時,法院要求一週內設立24小時咬人與狂犬病通報專線,並公布疫苗接種據點。與既有「絕育後回置」的規範不同,法院更下令已絕育的犬隻不得再放回街頭。

這項命令一旦落實,將顛覆印度多年來的流浪犬管理模式。根據「印度寵物無家可歸調查」(State of Pet Homelessness Survey),全國約有5,250萬隻流浪犬,其中僅800萬隻被收容於庇護所。光是在德里,2013年的官方數據已估算有至少6萬隻流浪犬,地方媒體更推測當地犬隻數量可能達百萬隻。周邊的諾伊達(Noida)、加濟阿巴德(Ghaziabad)及古爾岡(Gurugram)等地,也同樣面臨犬隻數量快速增加的問題。

法院的裁定立即引來動保界質疑。保育生物學家巴哈爾・杜特(Bahar Dutt)在社群平台X上直言:「數以千計的犬隻要安置到哪裡?」並批評此為「不切實際、缺乏科學依據的決定」。動保組織「PAWS」創辦人尼萊什・巴納吉(Nilesh Bhanage)則補充,多數印度城市的收容量「連所需的1%都不到」,若一味收容,勢必導致過度擁擠甚至潛藏撲殺風險。他呼籲當局應強化現行犬隻管理措施,包括疫苗接種、絕育計畫及垃圾管理,避免犬隻因食物來源而聚集繁殖。

與此同時,德里政府官員卡皮爾・米什拉(Kapil Mishra)則表態支持,稱這是讓德里「免於狂犬病與流浪犬威脅」的重要一步,並承諾將「特別關注流浪動物的全面福利」。法院更警告動保團體不得干擾命令執行,使得爭議一度陷入僵局。

在社會壓力與法律挑戰下,最高法院迅速成立三名大法官合議庭,於22日修改命令。最新裁定允許非攻擊性、非感染犬隻在接受疫苗接種與絕育後,回到原捕捉地點;僅狂犬病犬或具攻擊性的犬隻須被留置於收容所。同時,法院禁止於公共空間餵食流浪犬,要求地方政府劃設專屬餵食區,並允許民眾向市政機關申請認養流浪犬,但不得再將犬隻放回街頭。此外,法院也表示,將在審理其他邦的類似案件後,制定全國性的流浪犬政策,以尋求更一致的解決方案。

動保界對新裁定普遍表示歡迎。印度「Humane World for Animals」執行董事阿洛克帕納・森古普塔(Alokparna Sengupta)形容判決「平衡、結構完善且富有同情心」。但她同時提醒,必須建立以科學數據為基礎的明確標準,才能客觀判斷何謂「具攻擊性犬隻」,否則可能讓地方當局藉機捕捉並無實際威脅的犬隻,造成新一波爭議。

印度擁有全球最多的流浪犬群體之一,單在2024年,犬隻咬人事件通報達370萬起,今年1月單月更超過43萬件。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印度佔全球狂犬病相關死亡的36%,每年約造成1.8萬至2萬人死亡,雖然官方統計2024年僅有54例狂犬病死亡,但外界普遍認為數字被大幅度低估。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 Please reload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