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動物日|百年人物專題】創建「物種歧視」與「有效利他主義」 彼得・辛格 擁有千萬動保追隨者

2025 年 10 月 4 日,世界動物日滿一百週年。這個源於柏林的小型活動,歷經一世紀,已成為跨越國界的全球運動,匯聚無數行動與聲音。今年以「拯救動物,拯救地球」為題,既是回顧,也是展望。動物友善網推出系列專題,從團體到名人,勾勒世界動物日如何推動社會轉變,也展現動保理念在百年間如何逐步影響全球。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每年10月4日是「世界動物日」,各地動物保護團體皆會透過行動提醒社會,非人動物與人類一樣擁有感受痛苦的能力,也同樣值得尊重與善待。談到這個日子,不可避免地會提及一位在國際間影響深遠的思想家——澳洲哲學家彼得・辛格(Peter Singer)。自1975年出版《動物解放》(Animal Liberation)以來,辛格便成為動物保護與動物倫理最具代表性的學者之一。他提出的「物種歧視」(Speciesism)與「有效利他主義」(Effective Altruism)概念,不僅衝擊人們對動物的傳統觀念,也重新定義了我們在有限資源下應如何行最大的善。

彼得・辛格是享譽全球的哲學家,也是當代功利主義(效益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先後於牛津大學、紐約大學、莫納什大學及普林斯頓大學任教,並在莫納什大學創立人類生物倫理學中心,目前是澳洲墨爾本大學榮譽教授。1971年,他在《哲學與公共事務》期刊發表〈飢荒、富裕與道德〉,提出富裕社會有義務救助受苦者的經典論證。1975年出版的《動物解放》首次提出「物種歧視」概念,成為全球動保運動的理論基石。2023年,他推出新版《Animal Liberation Now》(中文版《動物解放:現在就行動》),回顧五十年的動保發展並直指當前挑戰。

延伸閱讀:動物倫理座談 聚焦價值衝突 辛格教授解疑 強調「終結工廠化養殖」

辛格同時也是一位多產作家,其影響力遠超學術圈。他的著作《你能拯救的生命》(The Life You Can Save)啟發了全球的捐助行動,並催生同名慈善機構,推廣有效利他主義理念。2005年,他更入選《時代》週刊「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成為少數在大眾媒體與學術界都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哲學家。

辛格指出,「物種歧視」與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相似,本質上都是強勢者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而合理化壓迫。他強調,人類將動物視為供消費與娛樂的對象,從工廠化農場的屠宰,到化妝品實驗與毛皮產業,這樣的行為建基於單一物種至上的偏見。然而,物種歧視也有更隱微的形式。辛格提醒,大眾往往更在意寵物的處境,卻忽略了數以億計的豬、雞、牛在工廠化農場中承受更長久與殘酷的痛苦。他直言:「要說狗比豬更值得保護,純然是無稽之談。」

今年,關懷生命協會正式出版並翻譯《動物解放:現在就行動》,同時策劃「關懷潮50」系列活動,透過新書導讀、影展、大師對談與跨領域座談,深化台灣社會對動物倫理的思考與行動,而辛格教授也有多場在台灣的演講與對談。

辛格在台灣的演講以「有效利他主義:為所有感知生命創造最大善果」為題,回顧半世紀以來的核心問題:我們如何衡量善行,並將有限資源投入能帶來最大效益的地方?辛格指出,這一判準必須延伸至動物。他強調每年有數千億隻動物在工廠化養殖與集約化漁業中受苦,這些動物與人類一樣是有感知的生命,應享有平等的利益考量。他批判傳統格子籠(Battery cages,即格子籠)與工業化養殖,並呼籲推動制度改革來減輕動物的痛苦。

他同時提醒,有效利他主義不能忽視新興科技帶來的倫理挑戰。例如 AI 在農業的應用往往優先考慮產能與效率,卻犧牲動物福利;甚至未來自駕車是否會為野生動物停下,都是值得討論的問題。最後,他引用 Toby Ord 與 Nick Bostrom 的研究,指出未來一百年人類存在風險的機率高達六分之一,呼籲有效利他主義應同時關注當下的動物與人類苦難,以及未來世代的生存風險。

辛格的思考不僅局限於動物。他多次指出,工廠化畜牧業不僅造成動物痛苦,也對氣候變遷、糧食分配構成嚴重威脅。大量穀物與黃豆被用來餵養牲畜,而非直接餵養飢餓人口,導致全球資源浪費。他直言:「這是人類巨大的道德失敗。」

在接受《UNESCO Courier》專訪時,辛格更進一步指出,把動物視為「商品」的態度「根本上是不道德的」。他呼籲社會應降低肉類消費,支持植物性飲食或實驗室培養肉,以同時減輕動物痛苦與環境壓力。

回顧辛格的學術與行動軌跡,他始終堅持一個核心信念:痛苦不因物種而異。「任何可以感受到的痛苦都是痛苦,不論是男人、女人、亞洲人、西方人、貓、狗、或雞。」這句話凝結了他跨越半世紀的哲學實踐。

在世界動物日之際,辛格的呼籲依然具有震撼力:人類並非萬物之靈,而是承擔更多責任的物種。我們是否願意用行動去減少痛苦、實現一個更公正的世界,正是這位哲學家留給當代社會的根本問題。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The reCAPTCHA verification period has expired. Please reload the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