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英國動物福利團體警告,隨著飼料與獸醫費用大幅上漲,疫情期間興起的「寵物熱」正演變為一波棄養潮。根據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統計,去年該會接獲22,503起棄養通報,創下歷史新高。消防單位的動物救援出勤也在五年內激增27%,顯示危機正擴大。
綜合外媒報導,英國國家統計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資料顯示,獸醫費用自2020年以來上漲近五成,,狗罐頭價格從每罐 60便士(約新台幣25元) 飆升至 1.03英鎊(約新台幣42元)。 RSPCA發言人雪柔‧黑格(Cheryl Hague)指出:「疫情期間許多人養了動物,後來才發現開銷比預期龐大,於是選擇棄養。」
RSPCA指出,去年倫敦北區坎登鎮(Camden Town)有一隻名為「襪子」(Socks)的幼貓被綁在塑膠袋裡丟入垃圾桶,幾個月前,同一地點也發現另一隻被遺棄的小貓「冰琪」(Binky)。兩隻貓最後都被成功送養。另一個案例中,一隻名為「瓢蟲」(Ladybird)的梗犬被人丟過牆、困在鐵絲網裡,消防員成功解救後送至RSPCA醫院,不久便誕下一隻小狗「小瓢蟲」(Babybird)。
根據消防與救援單位統計,截至2025年6月的年度內,全英國共出動3,462起家畜與寵物救援行動,其中三分之一發生在倫敦。倫敦消防局估計,光是這些救援任務就花費了68.6萬英鎊(約新台幣2812萬元),較2020年的26.1萬英鎊(約新台幣1070萬元)成長超過一倍。
艾塞克斯郡(Essex)同樣見證了84%的增幅。當地消防訓練官保羅‧瓊斯(Paul Jones)表示:「我們出動救援,是為了防止民眾在自行救動物時陷入危險。雖然這些行動耗費時間與資源,但這是維護社區與寵物安全的重要承諾。」
根據英國寵物食品製造商協會(Pet Food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資料,疫情期間,全英約有320萬戶家庭新增飼養寵物。許多人在封城時為排解孤獨而飼養動物,但當生活恢復正常、經濟壓力加劇,便開始意識到飼養成本的負擔。
慈善機構「貓咪保護協會」(Cats Protection)指出,生活成本危機與寵物飼養熱潮的結合,使救援與收容系統瀕臨崩潰。「我們同時承受兩股壓力,飼主難以照顧動物,而收容中心空間也愈來愈緊繃。」該會發言人表示。
英國獸醫慈善組織PDSA估算,一隻貓在一生中需花費約1.1萬英鎊(台幣45萬元),不含生病或受傷時的額外醫療開銷。近年獸醫產業集中化引發關注,六家主要企業控制了全國六成以上的動物醫院,且多由私募基金持有。
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ompeti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簡稱CMA)正針對該產業展開調查。其10月發布的初步報告指出,大型連鎖動物醫院的診療費平均比獨立診所高出16.6%,現行監管體系僅規範個別獸醫,卻未能有效限制企業行為,已「不符現況需求」。
「貓咪保護協會」進一步指出,年輕且經濟能力較佳的飼主偏好在室內飼養名種貓,卻較少替牠們進行絕育。該會獸醫暨福利主管莎拉‧艾略特(Sarah Elliot)說:「我們收容的貓隻中,浪貓與未計畫生育的幼貓是最主要來源,而這與絕育率下降息息相關。」
她補充,許多飼主在經濟緊縮下削減醫療開銷,導致疾病傳播、棄養與過度繁殖問題惡化。「當生活壓力讓人連自家伙食都難以維持時,動物自然成了第一個被犧牲的對象。」
英國正面臨一場「寵物經濟危機」,疫情後的飼養潮與通膨的雙重打擊,使原本出於愛心的養寵行為,成為許多家庭的財務負擔。動保團體呼籲政府應加強監管獸醫產業、推動寵物保險與絕育補助,避免更多動物被迫流落街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