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娉婷/報導
儘管中國政府連月來加強取締非法野生動物貿易,並決心整頓國內食用野生動物亂象,但對於國際間禁止野生動物入藥的呼聲,卻遲遲不回應,如今還有官方機構將受到保護的中華白海豚列為「藥用動物資源」!這項消息受到媒體關注後,該機構迅速將相關內容刪除,並回應表示項目僅用於科學研究、不作商業用途,但仍被保育團體認為極不適當,恐威脅白海豚生存。
月前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第七版),才被人發現建議使用含有熊膽粉成分的中藥,引來國際間的巨大抨擊,並呼籲中國政府也停止將野生動物入藥,但未獲回應;近日更有民眾發現,隸屬中國國務院事業單位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的年度項目指南中,竟將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中華白海豚列為「藥用海洋動物資源」!
4月21日,《果殼網》物種日曆專欄有作者發表「為什麼說針對中華白海豚的入藥研究很荒唐?」一文,指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2020年度項目指南(第二批)》文件把白海豚列為藥用動物,並希望開展藥用研究,並表示「稍有生態學、醫學常識的人都會知道白海豚入藥是一件荒唐的事,而這份指南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發布的。」
《封面新聞》記者看到該篇文章後,隨即在當日上午致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在工作人員表示「會記下問題報告領導」後不久,官網文件中有關白海豚藥用研究的敘述已被迅速刪除消失。針對網友質疑白海豚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否有科學依據可以用來入藥一事,《新京報》也致電該委員會,工作人員說:「我們這個不做任何的商業運用,沒有任何的營利意圖,我們是做科學研究,而且大部分都是養殖用的,所以大眾肯定不需要擔心這個事情。」
但是,白海豚有需要進行「藥用價值」的研究嗎?如果把白海豚列入特色藥用海洋動物資源,會有什麼影響?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orld Animal Protection)科學家孫全輝對由《人民日報》主管的《健康時報》表示,列入藥用範疇可能會加劇針對物種的野外捕捉及非法貿易,以及圈養繁殖過程中的各種動物福利問題,若將白海豚冒然列入藥用動物,恐加劇其生存危機。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中國綠發會)指出,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的中華穿山甲,就是因為入藥和非法食用而受害,並導致全球的8種穿山甲皆出現滅絕危機,「而且在國內的所謂馴養繁殖、可持續利用,結果往往是屢養屢死、屢救屢死,教訓深刻」,綠發會表示,不能再讓中華白海豚重蹈穿山甲的覆轍。
中國綠發會秘書長周晉峰說明,據估計,全球野生中華白海豚的族群數量不到2萬隻,中國約有4千多隻,「要支持開展入藥研究,其樣品來自哪裡呢?意外死亡?還是獵捕殺害?且不談增殖與入藥研究技術的成熟與否,基於中華白海豚現實野生種群已是非常稀少、瀕危的情形下,保護與救助要遠遠優先於增繁與利用。」
周晉峰表示,其實不只是白海豚,所有的瀕危物種都應該停止利用;孫全輝也提醒,使用野生動物入藥跟食用野生動物一樣,同樣存在嚴重的公共衛生安全隱患,他建議在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中醫藥法》等相關法律時,禁止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入藥,同時從《藥典》中刪除所有含瀕危野生動物成分的藥品。
此外,海豚的藥用價值是否其來有自也被強烈質疑,香港註冊中醫師余健楚就對《蘋果日報》強調,《藥典》並沒有提到中華白海豚及其他海豚的藥用價值,他懷疑有人「張冠李戴、移花接木」,利用中醫名目作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