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獨愛大貓熊? 中國肉食性野生動物驟減

記者 吳昱賢/報導

中國保育大貓熊有成,卻可能使得其他肉食性野生動物驟減。圖片來源/研究團隊

被譽為「中國國寶」的貓熊深受人們喜愛,中國當局從1970年就將牠們列為重點保育動物,成功讓貓熊從「瀕危」級別改善至「易危」,保育成果斐然。然而,近期美國與中國的共同研究卻發現,保育工作有明顯的單一化狀況,其他中國肉食性野生動物出現急遽下降的趨勢。

綜合外媒報導,由美國與中國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8月3日在《自然生態與進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期刊發布一項研究,該研究檢視了中國73個自然保護區,其中66個為貓熊自然保護區,研究團隊蒐集2008年到2018年的紅外線監測數據、歷史紀錄,赫然發現保護區內其他肉食性野生動物數量急遽下降。

其中花豹、雪豹、狼和豺4種大型食肉動物的消失最為明顯,雪豹族群減少38%;狼族數數量減少77%;花豹族群數量81%,豺族群消失幅度更高達95%。該研究在7,830個地點使用了自動相機,卻只記錄到4次豺狼、11次狼、45次豹與309次雪豹,數量之低讓人不敢相信,而雪豹較不受影響,則可能是因為生活於高海拔地區,因此族群數量減少速度較慢。

研究團隊指出,過去中國認為貓熊是「庇護物種」(Umbrella species),保育貓熊連帶能夠保護到其他物種和更大的生態體系,單一化保育政策並不是壞事,然而現在卻發現,對小型肉食性動物來說貓熊或許是庇護物種,但對於大型肉食性動物並不是如此,與貓熊食物、棲息迥異的大型肉食性動物正面臨生存威脅。

中國為了重點保育貓熊,開設多個貓熊保護區,建造了巨大的竹林,以吸引貓熊聚集,但需要大量獵物、獵食空間的肉食動物被「犧牲」了,例如豺狼需要的活動範圍、獵食空間是貓熊的20倍大,對生態的敏感度更高。研究團隊建議,未來「庇護物種」的認定應該更加謹慎小心。

法新社、CNN皆報導,貓熊自然保護區破壞了其他肉食性野生動物的生活區域,對此研究人員李晟表示不滿,他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要說貓熊沒有保護這些食肉動物是不公平的。因為在沒有貓熊保護地的華中、華東大部分地區,這些大型食肉動物幾乎已經完全消失,而上述4個物種中現狀較好的雪豹,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益於貓熊保護地。」不過李晟也坦言:「『貓熊牌』保護傘仍然存在一些漏洞,讓對生態變化更敏感的大型食肉動物,並沒有得到足夠的保護。」

這份研究由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科院植物所、美國史密森尼保護生物學研究所,四川省林業與草原局、陝西省林業局共同合作撰寫,論文通訊作者之一、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立指出,中國正在進行貓熊國家公園的試點,或許能將破碎化的野生動物棲息地連接起來,為那些大型食肉動物提供足夠的生存空間,惟政府在建設和管理的過程中,也需要關注整個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